《一代宗师》编剧徐皓峰推新作 自称曾是文学青年

29.06.2014  22:44

徐皓峰

  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上官云) 29日下午,《藏身与下山:徐皓峰的武侠镜像》新书沙龙在北京举行,作家、导演徐皓峰、评论家李敬泽、演员张译等人就徐皓峰的硬派武侠小说及纪实文学与读者展开交流。

   家学渊源:研究传统武学因受到家族长辈影响

  2014年的中国电影,与徐皓峰有不少关联点。年初,著名导演陈凯歌根据徐皓峰的长篇小说改变称的首部武侠大片《道士下山》开机;4月作为电影《一代宗师》编剧之一的徐皓峰获得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而徐皓峰第三部自编自导的电影《师父》即将在7月1号开机。而这些,均与“武侠”两字有关。

  徐皓峰对中国传统武学和民间武人的研究兴趣源于家族一位长辈影响,这就是他的二姥爷李仲轩。李仲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因为拜师习武,被自己书香门第的家庭逐出,历经坎坷后成就较高武学修为。后来,徐皓峰追随李仲轩并帮他整理形意拳普的遗存与心法,对中华武学开始理解并渐有心得。

  在之后数十年内,徐皓峰专心于搜集和整理民间武术资料,采访众多民间武术高手和道、佛学者,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向。他在谈到自己创作的初衷时表示,自己曾采访过很多武术界和道学界的长老,经过长时间接触积累了一些资源后才开始动笔,“因为这些人给我讲到的一些拳理,让我觉得需要用一种方式传承下去。

  “中国古代文人把自己的诗歌镶嵌进小说,望其流传,我和他们是一样的,将拳理镶嵌进小说,希望它得以流传。”徐皓峰透露,其实他最得意的不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故事,反而是一些比较简洁的武术方面知识点。

   一个苦哈哈的纯正文学青年

  迄今为止,人民文学出版社共推出六部徐皓峰作品,分为非虚构与虚构两类。其中《逝去的武林》、《高术莫用》、《武人琴音》为讲述上世纪三十年代拳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武学造诣与生活言行等武术实践的口述纪实;非虚构类则是《武士会》、《刀背藏身》、《道士下山》等三部。其中《武士会》于2013年出版。

  借新书出版机缘,徐皓峰回忆了自己的写作历程。在开始写武侠小说之前,徐皓峰已经在写作之路上摸索好几年,“真是非常苦哈哈的纯正文学青年。

  将自己的作品归为纯文学写作的徐皓峰开始并没能因作品知名,在后来整理有关武侠口述历史资料的同时,徐皓峰认为有些资料丢掉太可惜,便决定重新以一个小说家的身份把这段历史写出来,“我对武林的接触面相对来说比较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贪天之功,假装会武术出了好多书,还拍了电影。

  徐皓峰一再表示,自己其实当了很长时间“失业者”,这不意味着挣不到钱,而是失去了大学时代所学的电影专业,但最终还是回归导演之位,“所以,我的武侠小说跟口述历史实际上都是文学实践之路。

   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形成较为独特脉络

  在当天的沙龙上,诸位嘉宾对徐皓峰的文学、影视作品进行探讨。李敬泽认为,徐皓峰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形成比较独特的脉络。内容的确受到武侠小说小传统的影响,但与金庸等大师的作品也不尽相同。李敬泽感慨,自五四以后,小说似乎逐渐变成“高大上”的东西,乃至变成须有知识分子话语来支撑,但实际上中国传统古典作品中存在着“江湖与民间”的传统。

  “中国传统小说甚至伟大的小说,一定面对那些能与作家充分共享经验的那些读者。小说艺术本身就是探索人生的不可能性。”李敬泽表示,目前基于人世间轻易和经验共享确立的叙事传统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不可能”,在这个意义上,徐皓峰的小说是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性,反思现代以来文化进程的生活状态。

  演员张译也是徐皓峰的粉丝之一,近期曾读过徐皓峰两个短篇。在他看来,观众很可能会因为对《道士下山》的关注而忽略徐皓峰的短篇作品,“能够写出这样短篇的大家越来越少,在目前互联网语言暴力特别明显的情况下,这套书能让人沉静下来,也给了我们对既有文化传承的很好地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