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8成网友认为城市缺血因献血机制不透明

29.05.2015  11:01

  《狙击血液“交易”》追踪

  南都报道茂名“血头”卖血地下交易后,记者又调查了珠三角各城市发现,“血荒”不是茂名独有,包 括广州在内的珠三角其他城市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荒”。造成“血荒”的原因是什么?南都记者5月27日跟大粤网合作,发布献血问卷调查,不到两天就有 639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近八成受访网友认为献血机制不透明、部门公信力弱是“缺血”的最大原因。多城“血荒”如何破解?南都记者继续追踪。

  调查

  八成网友认为缺血因献血机制不透明

  你对献血的最大顾虑是什么?5月27日起,南都跟大粤网合作,发布献血问卷调查,共有639名网友参与。“怕被传染疾病”是网友对献血最大的担心,还有近八成网友认为献血机制不透明,部门公信力弱是“缺血”的最大原因。

  调 查显示,54%的网友表示自己有过献血经历。而“怕被传染疾病”是网友对献血的最大担心,占三成受访者。而本地网调还发现,近四成的网友身边有亲友出现缺 血的状况。76%的网友认为出现缺血的主要原因是“献血机制不透明,部门公信力弱”,也有16.7%的人认为是因为“没有激励机制,大家不愿意去献血”。 当问到如果家人朋友生病需要时,近九成的网友愿意进行互助献血。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有一成网友表示对“血头”的诱惑心动。而面对缺血的难题,六成网友认为改善采血和用血制度是最为可行的解决之道,远高于其他五个选项。

  声音

  东莞血站站长:“郭美美”事件后无偿献血受冲击

  “郭 美美事件后,无偿献血公益性受到质疑,东莞乃至全国无偿献血也受到了一定冲击。”东莞市中心血站站长车嘉林坦言,公众疑虑的主要是两点,一是无偿献血牟 利,二是血液安全。“无偿献血被抹黑不要紧,关键是我们必须积极回应公众的‘血疑’,如果采取‘鸵鸟政策’,最终很难解决献血率低的问题。

  车嘉林解释,东莞市中心血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市财政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因此血站不可能也没必要通过卖血赚钱,“临床用血花钱实际上支付的不是血液的费用,而是供血环节的成本费用。

  东 莞市中心血站有关负责人表示,近5年来,东莞用血价格没有变化,物价部门规定1个单位全血的价格为220元,其中包括以下环节的费用:采集(初筛、血袋等 耗材费用)、储存(冷冻保存设施等设备的损耗费用)、分离(仪器及相关耗材的费用)、检验(仪器、试剂等的费用)、运输(运往各医院的运输费用)等。

  解决之道

  自体输血的路为何不通?

  多 个城市“血荒”的大环境下,自体输血被当成是解决途径之一。以东莞为例,南都记者从东莞市中心血站了解到,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仅约有10%开展了 自体输血项目。东莞市中心血站有关负责人介绍,“东莞全年采血量为28吨,自体输血比例可能达不到1%,远远还达不到国家的相关要求。

  东莞市人民医院、东华医院两家用血“大户”坦言,现在自体输血开展得比较少,占比很低。“其实整个东莞开展都不理想”,东莞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祁妙华介绍,这主要还是缘于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比如社保。

  自体输血主要包括储存式和回收式,储存式就是医生在术前合适的时间将病人的血抽出储存,手术中再回输到病人体内;回收式则主要是,如果病人在手术中出现大出血,可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流失的血液回收处理后,再回输到病人体内。

  “自 体输血好处很明显,相比异体输血,它更安全,几无风险,但是费用上却没有优势,甚至更高。”祁妙华举例,比如储存式自体输血多面向择期手术病人,需要患者 提前1-2周入院,进行一系列检查后,定期反复采血储存,这样一来,住院天数增加了至少一周,如果手术实际不需要输血,费用其实是增加的,“另外,如果是 回收式自体输血,那么血液回收、耗材费用加起来也要1000块,这个费用目前医保是没有报销的。

  此外,医院自体输血的积极性也很 重要。“相比异体输血,不管哪一种自体输血,都会加大麻醉科、临床医生的工作量。”东莞东华医院血液科主任吴远军说,现在医院不重视自体输血,因为没有配 套政策,医生也不愿推广和使用。加上患者知晓度低,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直没有明确该项目的收费标准,而无法申报纳入到医保报销目录内,所以自体输血比例 难上去。

  目前,广东省市两级卫计委调研后,已明确要尽快确定自体输血的收费标准,一经确定立即向医保部门进行申请。“医保的回复也 是很明确,只要确定了收费标准,符合目录申请条件,立即批复”,在今年的广州市两会政府摆摊上,广州市人社局医保处处长李程就明确表达了人社部门的态度。

  统筹:柴华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阳广霞  肖佩佩  熊晓艳  徐章龙  实习生  郑兴  通讯员  张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