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少年”的“叛逆青春” 袭击父母抢劫自家
昨日,本报报道了26岁网瘾青年小俊的“矛盾人生”,其8年“7进宫”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这也引发了社会对“网瘾群体”的关注。
此前,有调研报告显示,佛山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9.6%,意味着10个中学生就有1个有“网瘾”。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佛山地区不乏有网瘾青少年引发奇葩事件,如袭击父母、抢劫自家、报警抓母等。
如何解除网瘾?目前,佛山全市无专业机构提供戒除网瘾等相关服务,也无相应的心理咨询项目。而早年运行的戒除网瘾项目及机构,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都处于停止、停办状态。有本地心理咨询师呼吁,网瘾少年需要更多关注,社会应投入更多资源。
三招判断是否有“网瘾”
1.非工作原因,每天对电脑网络依赖超6小时;
2.脱离网络后有不快感,甚至脾气暴躁,有过激行为;
3.生活自理能力差,现实生活中沟通交流能力差。
佛山“网瘾者”有多少?记者了解到,目前,虽无权威机构做相应的调研,但一份2009年的调查报告可作为参考。
2009年11月初,佛山首份青少年网瘾课题研究报告发布。该报告显示,佛山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9.6%,总数约有25万人(包括异地务工人员在内的佛山青少年总数有260多万人),也就是说全市10个中学生中就有1个有“网瘾”。
据了解,这份青少年网瘾课题研究报告属于佛山哲学社会科学立项项目。课题组选择佛山二中、张槎中学、佛山十中等七所中学,随机抽取700名初二和高二学生,耗时三个多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了520张有效问卷。
袭击父母
2012年11月12日,16岁的小谈提出独自出外租房生活,遭到父亲严厉批评。小谈一时想不开,便和父亲争吵了起来,争吵中直接拿起高压锅往父亲头部砸去,造成父亲头部受伤,鲜血直流。
事后,小谈被带回派出所接受教育,才知一切都是网瘾惹的祸。据了解,16岁的小谈跟随父母到顺德乐从生活,由于学习成绩不佳,小谈一直辍学在家,平时无事可做,只能在家中上网。小谈因此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跟父母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渐渐产生不愿见到父母,欲外出单独租屋生活的想法。
抢劫自家
2010年2月19日,南海九江高中生小杰报案称,他独自在家中二楼上网,听到客厅有响声,出去一看就被蒙面男子持棍击晕,醒来后发现家中保险箱被人打开,20万元现金被抢走。
事后警方调查发现,案中藏有玄机。小杰供认称,是他和网友合谋盗窃了自家财物,并编造了入室抢劫的谎言。据了解,小杰进入高中阶段染上了网瘾,并认识了网友阿峰,二人手紧缺钱,于是上演了这场入室抢劫的闹剧。
报警抓母
2009年8月15日晚上,家住禅城区的小陈多次报警称,家中被人偷走了一部手提电脑,要求民警到现场调查。
事后,民警调查发现,原来陈某的父母离异,留下陈某独自一人居住。而陈某曾在电脑城打工,后来失业在家,沉迷网络。为了支付上网费,陈某前段时间变卖了家中值钱的电器,遭到母亲严厉责骂,于是对母亲产生怨恨。
陈某报警的当晚,陈某向母亲要钱遭到拒绝。双方发生激烈争吵。陈母趁其不注意把手提电脑藏了起来,陈某于是为了发泄报警“抓母”。
离家出走
2009年3月27日,16岁的小安离家出走,直至3天后才被寻回。
小安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学业严重滞后。10岁时,小安便染上网瘾,频繁地出现在游戏机厅和网吧中,成为“问题少年”。
小安的网瘾很重,经常玩通宵。因为沉迷网络,小安没少受父亲的打骂。为了拯救儿子,妈妈阿君只能寒假每周六陪儿子到网吧上网,每次上两个半小时,一直持续到开学为止。据了解,小安的离家出走是为了外出上网。
现状
全市无专业机构
提供戒网瘾服务
孩子沉迷网络,家长束手无策,寻找帮助、戒除网瘾是头等大事。然而,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全市并无专业机构提供相关的服务。佛山市黄手绢心理咨询中心总经理邓赞朋向记者透露,早几年,佛山还有一些项目、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项目、机构都已经暂停。
此前,位于南海罗村南星村的佛山英思青少年成长教育学校是一家戒除网瘾学校,当初立校招生就是针对网瘾青少年,而后扩展到一些非网瘾的“问题少年”。这所位置偏僻的学校有些“神秘”,它于2008年创办,本质上并非是学校,而是一家私营培训机构。和多数戒除网瘾机构一样,该校采取军事化管理,并辅以一定的感恩教育。
近年来,“戒网瘾学校打死人”事件时有发生,每次都引起热议,这使得这些戒除网瘾学校成为舆论的焦点。昨日下午,记者从相关渠道证实,迫于压力,佛山英思青少年成长教育学校已于2013年初停办。
对此,邓赞朋解释说,从学术上讲,“网瘾”一词并不准确,更应该表达为“网络依赖”,当前人们对“网瘾”认识存在争议,主管部门也存在担忧,也使得这些项目、机构难以运行。
出于相似的原因,邓赞朋所负责运行戒除网瘾的服务项目仅进行一年就停止了。“网瘾群体越来越大,他们都需要专业帮助服务。”邓赞朋向记者强调说,这些年,他一直想运行相关服务项目,但缺乏支持,难以开展。因而,近年来,邓赞朋和他的团队只能介入个别网瘾案例辅导,没有再进行相应的专业化探索。
戒瘾经验
一年内300少年戒“瘾”
2007年,邓赞朋和他的团队曾承接佛山市的一个戒除网瘾项目,该项目运行一年,服务人数超300位的“网瘾少年”。邓赞明告诉记者,该服务项目推出后,不少孩子、家长都主动找上门,寻找帮助,供不应求。
期间,邓赞朋也遇到各种各样的网瘾案例。“严重的无法和父母沟通,生活自理能力差。”邓赞明曾遇到一个沉迷网络的孩子,每天睡到下午两三时起床,醒来后锁在房间内打游戏,房间一团糟,臭味熏天。更恐怖的是,这个孩子每天要吃时,父母只能把饭放到门口,而他要买什么,直接在QQ上给父母留言。
针对这些求助的“网瘾少年”,邓赞朋和他的团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排除网瘾少年的疑惑,并为家长、老师支招。
“通过网络沟通、夏令营、个案跟进等方式,该项目成效不错,不少‘网瘾少年’戒除网瘾。”邓赞明表示,这种服务主要针对轻度网瘾患者,而对于重度网瘾患者,会建议转至更专业的机构。
邓赞朋还指出,这还只是佛山2007年的情况,如今沉迷网络的人更多,相关的需求肯定更大。
戒瘾秘笈
家庭关系是关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诞生了一批“网瘾少年”。相关研究表明,这些网瘾少年大多是14~18岁的青少年,且男孩居多。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网瘾少年”,让不少家长、老师倍感无力。
家庭教育缺失、学校评价体系单一、孩子自身抑郁内向……这些都是青少年容易网络成瘾的原因。对此,佛科院副教授仇宇的课题组曾研究指出,高控制、严要求和缺乏情感温暖的家庭环境让中学生更容易转向网络寻求支持从而导致染上网瘾。
同样地,在邓赞朋看来,青少年沉迷网络根源还是家庭关系,家庭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邓赞明解释,每个个案中,孩子沉迷网络的具体原因都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有明显的共性,比如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恶化,孩子容易在网络上寻找寄托、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甚至有暴力行为,导致孩子只能靠网络弥补、孩子的宣泄渠道不畅通,通过游戏获得满足。(文/广州日报记者陈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