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募捐”人人都可参与 但监管缺失让爱心人士担心

05.05.2016  10:42

“轻松筹”等网络募捐三大平台发展迅猛,去年捐赠金额达9.1亿元

“网络募捐”人人都可参与

监管缺失让爱心人士担心

东莞时间网讯  近年来,网络募捐特别是“轻松筹”平台的出现,给不少因病无法支付巨额医疗费的患者带来希望,他们会在该平台发布求助信息,通过朋友圈大量转发后,众筹善款,在短时间内募集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善款都有可能。

近日,本报记者通过梳理网络募捐的数据和相关资讯,结合本地读者问卷调查发现,在过去的一年,腾讯公益平台、阿里巴巴公益 基金 会、“轻松筹”等三大平台,共产生捐赠金额9.1亿元。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80名市民和网友中,有82.8%的受访者表示对网络募捐并不陌生,通过微信朋友圈或其他媒介了解这一形式;61.1%的受访者表示曾参与网络捐款,金额10元至100元不等。毫无疑问,网络募捐发展迅猛,且呈增长之势,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一方面,网络募捐给求助者带来巨大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满满爱心;另一方面,随着“诈捐门”等事件曝光,善款被不法分子随意挥霍,公众也开始渐渐关心网络募捐的监管问题。

/  发展  /

网络募捐三大平台去年产生9.1亿善款

今年3月,腾讯发布了2015年公益大数据:2383万用户在腾讯公益平台上捐赠超过5.4亿元,资助了2960家公益组织的7241个公益项目,其中 疾病 救助项目占了50.38%。与2014年度相比:捐赠总额增长5.4倍,捐赠人数增长4.7倍,资助的公益项目增长6.4倍。捐款人数中,广东位列第一名。同时,一个人发起“一起捐”,平均可带来五六个人的捐款,个人力量在社交网络中被加强和放大,朋友推荐的项目更易获得支持。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近期也发布了2015年网友的捐赠情况:2.7亿网友参与公益30亿次,累计产生捐赠1.9亿元。

“轻松筹”平台今年2月也公布一组数据,2015年该平台共发起公益求助项目2.3万个,总支持近380万人次,筹集总金额超过1.8亿元。

据统计,这三个平台在过去一年产生的捐赠额达9.1亿元。数据表明,网络募捐发展迅猛,且呈增长之势,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网络募捐方便快捷,每个人都能参与

过去,个人如要募集善款,往往要通过红十字会等政府部门认可的公益组织牵头。如今,随着网络普及,不少网站、门户也提供网络募捐平台。记者了解到,目前网络募捐的形式大概有三类:一是在各大网络社区,通过发帖、发照片等形式向公众求助;二是通过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转发扩散求助信息,接收捐款;三是在电商平台设立募捐小店,通过“销售爱心”等方式接收募捐。

网络募捐平台使得做公益变得越来越简单,个人或团体可绕过公募机构,自行在网络发布信息求助,接收善款。因此,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募捐的发起人。而参与捐款的方式也很方便,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就可实现在线捐款。

网络募捐帮助很多人渡过难关

今年2月,东莞南城市民周波的妻子被确诊患有鼻咽癌,第一期化疗费用需8万多元,以后的持续治疗大约还要花费20万元。

周波是一个小区的保安,这笔费用对于他无疑是难以承受的。无奈之下,周波通过“轻松筹”发起一项名为“拯救鼻咽癌年轻妈妈”的个人募捐。在求助信息中,周波称自己生活拮据,家里两个小孩,一个7岁,一个3岁,均由父母在老家抚养。“希望你们能救救我的老婆,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的家。”信息中还有他妻子治疗的照片以及检查报告。

该项目发起后,共获得1663次支持,募得善款52526.09元。

“小区的业主看到我的求助信息,纷纷捐款,有的直接给我发微信红包,有的帮我把项目转到微信朋友圈。”周波说,为他捐款的大都是素不相识的人,虽然最终募集到的款项和妻子需要的化疗费用还有距离,但无疑可以帮他暂时渡过眼前难关。

实际上,像周波这样通过个人网络募捐获得帮助的案例并不少。记者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每隔几天就能看到类似项目,他们大多都是因病急需救命钱而发起求助,有的项目募集到几万元,也有一些特殊案例募集到了几十万元甚至更多。

/  乱象  /

捏造虚假信息骗取善款

个人或非公益组织发起的网络募捐,由于门槛低、传播快,也引发了不少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爱心,在网络上发布虚假求助信息,导致网络募捐信息真假难辨。

2015年8月,19岁的杨某兰利用“8·12”天津港爆炸事件,捏造其父是爆炸事故受害者的虚假消息,骗取网民捐款近10万元。

2015年10月,安徽一女子在喂男友养的狗时被咬伤,却谎称自己救人时被野狗咬伤,收到网络捐款超过80万元。

今年3月,一个名为“@希望盼望宝贝康复”的微博账号向演员李小璐求助,称自己的孩子生重病。随后,李小璐转发该微博并为其捐款。岂料,该微博账号竟然是“李贵”,所有求助信息和照片都是盗用而来。

类似这样的骗捐案例屡见不鲜,分布在全国各地。

多余的善款被挪用或挥霍

去年,东莞中堂五岁女童患眼癌,左眼球摘除后癌症复发。危急之下,莞邑大地数千人纷纷伸出援手,10天捐款突破200万元。但病魔无情,女童最终还是遗憾离世。

今年3月,女童的父母以女儿郭言的名义,向市红十字会捐出全部善款246万多元,获得一片赞扬。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求助者都能做到这样,特别是对于多余善款的处理,往往容易引来争议。

去年,佛山11个月大的小女孩乐乐不幸身患重病,其父母的朋友帮助众筹医药费。短时间内,网友为乐乐捐出近15万元。不幸的是,获捐后不久,乐乐就离开了人世。后来,乐乐的父母外出散心,在微信朋友圈晒出国 旅游 和各种 美食 照片。有网友将其截图后传至网络,质疑这对夫妻将多余的善款挪为他用。

之后,乐乐的父母承认,除了女儿的医疗费用之外,还剩下部分善款,不过,他们极力否认挪用善款用于吃喝玩乐。尽管如此,参与捐款的网友还是表示很失望,有捐款者认为“受到了欺骗”。

/  问题  /

网络募捐

难以做到信息核实

网络募捐为何乱象丛生?记者采访发现,要发起网络募捐,其流程简单,对于善款的募集、管理与发放等环节,存在不少监管盲区。

在日常生活中,当正规的公益组织要为某个人发起募捐,会进行实地调查,核实求助信息,比如受捐人的家庭收入、需要募集的善款数额等。对善款的发放,也有较为规范的流程。相比之下,网络募捐则难以做到实地核实,很多求助信息都是提供私人账号接受捐款,缺乏必要的中间监督环节。以“轻松筹”为例,打开该公众号后,只需验证手机号就能完成注册,随后就能发起筹款。获捐的资金如何使用、善款的余额如何处置等,经常被公众质疑,缺乏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