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的新闻寻租说“不”

27.01.2015  17:27

资料图片

  国家网信办1月26日公布了“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上海21世纪网涉敲诈勒索案。

  大多数人可能都了解相关案情,就不用详细叙述了。简单介绍一下从事“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的媒体的做法:对于愿意“合作”的企业,在收取高额费用后,通过夸大正面事实或掩盖负面问题进行“正面报道”;对不与之合作的企业,在网站平台发布负面报道,以此要挟企业投放广告或签订合作协议,单位和个人从中获取高额广告费或好处费。

  这种作案手段既不复杂,也不高明,几乎是明目张胆地敲诈。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那种以敲诈而形成的“有偿沉默”运作方式,已是公开的秘密,被查处是早晚的事。他们滥用社会赋予媒体的监督权,骗取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利用媒体的影响力,以所谓“刊登原创性”、“以深度见长的负面报道”为手段,达到谋取不法利益的目的。

  涉案媒体的所作所为破坏了新闻的公信力,败坏了互联网新媒体的形象,也干扰了市场经济活动。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畸形”的行业生态下,很多严守职业道德底线,保持良好职业操守的媒体从业者却要为此“背黑锅”。所以,对于这种老百姓称之为“蝇头虎尾”式的新闻腐败,必须严惩。

  在当代的新闻语境下,新闻从业者面临不少现实困境。随着技术变革和行业整合,越来越多的媒体经营出现困难,而网络媒体所面临的盈利困境和新闻生产方式也令其面临更高的寻租风险。有些人会为涉案的媒体从业者辩护:理想不能下饭,情怀难以变现;大环境就是如此,无人能独善其身……有句俗话来回答,没人用枪逼着你去敲诈勒索企业,不要把责任推给环境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