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评谈:创新让网络综艺焕发持久生命力

24.10.2015  11:39

当综艺节目的发展拐点遭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强势崛起,网络综艺如何创新发展迅速成为融媒体研究领域热议的焦点。然而在喧嚣热闹的背后,多数网络综艺节目却面临“卫视痕迹消除难,制作队伍升级难、尺度标准监管难,广告招商盈利难”等多重困境。一批所谓的原创网络综艺依靠“病态选手”“出格话题”等狠抓眼球,无非是披着网络外衣的“大尺度卫视节目”,并未摆脱创意雷同、资源同质、形式单一、触碰底线等一系列传统卫视综艺节目遭遇的老问题。

传统电视的“GDP”以收视率为衡量标准,而网络综艺的“GDP”考核则是“点击率”。正如收视率有“黄绿”之分,点击率亦有“雅俗”之分,靠出位露骨、粗口骂战出名的网络综艺节目不在少数。如果不加以调控抵制,网络综艺势必带来大众审美趣味的滑坡与沦陷。表现形式上,网络综艺绝不仅仅是“电视台节目弄上网”,而是瞬间给人带来心灵触动的情绪共鸣的新兴艺术。笔者既不希望网络综艺成为传统电视冗长拖沓、矫揉造作、暮气沉沉气质的延续,也不希望网络综艺成为超大投入、浮躁奢华、窥私揭短的代名词,更不希望网络综艺成为明星讲排场、飙高价、碰底线的温床。

网络综艺的良性创新驱动有三个内核:一是要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窥视欲望,当然前提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窥视”(即在“窥视”之后有心灵感动和意义层面的思考);二是满足用户的分享欲望,特别是有跨屏属性的话题互动和观点分享,如果能够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呈现则更为直接;三是满足观众追求省时便利、优惠购买的消费心理,即将网络综艺与商品的推广销售紧密结合。

创作高关注度的网络综艺节目,还需要具备五种互联网思维方式。首先要拥有社交思维,常人使用网络移动端时花在社交上的时间高达31%,无论亲子、歌唱、美食、相亲、游戏、体验、创业……火爆的现象级节目几乎全部拥有社交属性;其次是解密思维,正如朋友圈里“翻案类”内容的此起彼伏,高端人群热衷于解读悬念属性的、鲜为人知的真相;其三是怀旧思维,追忆往昔人物、聚焦往事回忆也常常成为社会热点;第四是极致思维,网络天然的猎奇基因催生了对极致人物和极致选题的爆红与发酵;最后是实用思维,即通过服务类、节省类、便利类选题聚焦。

2014年至2015年网络综艺一度出现了借势孵化的发展趋势,即做传统电视节目的“加长解密版”。由于没有时段和时长的限制,传统电视忍痛裁剪的素材都被重新拾起,明星和各类选题在节目中的幕后表现、内心独白在网络上被放大,这种“一鱼两吃”的模式互为推广、互成犄角、互做补充,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共同做大影响力蛋糕。而未来的“纯网综艺”时代将有更多“非传统思维”的“新视频人”广泛参与,更多与“自媒体”和“自舞台”相结合,研发出更多适合手机用户等移动终端观赏与互动的节目。

与此同时,传统电视开始大打“互联网+”概念牌,韩国、欧美开始大面积尝试跨屏互动节目,其中最为火爆的有韩国网络主播真人秀《我的小电视》,传统电视的六大韩国主播被“隔离聚集”,或烹饪,或美妆,或演唱,或授课……通过监控摄像头的自媒体形式拍摄吸引网络观众投票,进行综艺魅力竞技比拼;英国则有通过“唱吧”进行网络约会的节目《唱歌约会吧》;而欧洲推出了网友实时提供旅游攻略的众筹节目《完美假日》……这些节目无一例外地建立了“网民点评”与“攻略众筹”体系,其核心是通过“跨屏互动”让手机用户回归电视终端。

其实无论网络综艺还是传统电视综艺,影视艺术的核心都不应局限在视觉奇观上,因为绚丽的综艺永远只是铺垫,而价值放大与人性关怀才是终极落点。网络综艺的健康发展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和敢于“肩扛价值观”的责任情怀,网络综艺的创新不是盲目地追求大片效果和大明星加盟,而应更多研发契合社会痛点的“巧模式”。只有将价值感、娱乐性与社会真实需求做到有机结合,才能让网络综艺焕发出更持久的生命力!

(冷凇 王文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返回光明网首页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