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禁上电视 不让低俗“网话”伤文化

29.11.2014  23:56

网络用语禁上电视

  近日,广电总局规定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不得使用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而生造的词语。消息一出引起网友热议,一些网友对此十分赞成,认为十分有必要规范网络用语,净化网络。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认为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创造性,网络用词来源于传统文化,活用字词也是文化之一。

  广电总局在通知中表示,近期听众观众反映,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存在语言文字不规范的问题,如随意篡改、乱用成语,把“尽善尽美”改为“晋 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等等。广电总局表示,这些做法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在该通知中,总局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 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而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

  总局要求各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存在不规范、不准确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象,尤其是乱改乱用成语的问题要及时发现、迅 速纠正,对故意违规的播出机构和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排查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的字幕、图像和配音等,加 强对主持人、嘉宾及其他节目参与人员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提示引导,对于不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容一律不得播出。

  这些词语不许乱用了

  1.随意篡改、乱用成语

  晋善晋美×

  尽善尽美

  咳不容缓×

  刻不容缓

  2.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而生造的词语

  十动然拒×

  (词义: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

  人艰不拆×

  (词义: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了。)

  网络用语的流行已经是当下网友们调侃的话题,例如:人艰不拆,No zuo No die等等。但近日有消息报道称: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发出相关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要求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字、词、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随意变换文字结构或者是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 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成语本身是一个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加上广播为了推广和传承成语等国家语言,使用了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充分了展示了文化精神和语言魅力,但不能因此肆意乱用和更改,造成文化断代和语言混乱。

  而对于网络用语将禁用电视的消息,有网友称:遭到整治一番,井喷式爆发的现象,“的确有些过头了。”也希望别让低俗的“网话”伤了文化。还有网友称:应该不需要这样的极端,用词的时候还是要看什么类型,娱乐节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网络文化本身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网友:同意。觉得这种词在网上用就好,真发展到词典里是对中文的一种摧残。

  网友:“人艰不拆”这些词现在已经很少出现了,这就证明它们是随时代前进的文化落后品。文化是可以自我净化的,而净化者就是使用这个文化的人们,他们会决定什么该留,什么被淘汰。

  网友:很多网络用语的流行,也让许多网络词语开始慢慢被收录进汉语词典,这些词语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失联、断舍离、高大上等,它们既流行又通俗易懂,这是网民原创的表现,也是汉语通俗流变的体现。对于网络新造词,不能照单全收,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