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造节日的广场效应

27.05.2016  09:02

原标题: 网造节日的广场效应

  “表白日”已经过去数天,但它留下的热闹景象并未淡去。在互联网话题热度只有一天的状况下,“5·20”表现出强大的衍生能力,在网友热情参与、明星大力助推下,将来的“5·20”可能会愈演愈烈,与情人节这个传统节日分庭抗礼。

  和“11·11”一样,“5·20”是一个由互联网一代造出来的节日,以前的网民喜欢创造热词、流行语来表达情感与意愿,但现在显然不满足于此,网造节日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干预生活,在满天飞的红包和社交媒体上花样百出的段子簇拥下,再不动声色的人,也不得不对这个节日投以关注的目光。

  在这么重要的一个节日,不可以缺少明星的参与,就在网友翘首以盼娱乐圈曝出什么猛料的时候,霍建华向林心如表白了。据统计,表白微博发布仅17分钟,就得到13万条转发,10多万条评论……用常用的套话说:“5·20”这天,我们被霍建华和林心如刷屏了。

  有细心的网友,搜集到了这几年霍建华与林心如爱情的蛛丝马迹,例如同款抱枕、同款格子衬衣、同款手表、同款手机壳之类……再加上两位明星身边工作人员或朋友有意无意的“泄密”,两位明星的恋情已经不是秘密,选择“5·20”表白,通常会被认为是追求一种仪式感,获得更多人的祝福,以稳固感情关系。

  但明星不是普通人,他们本身就是公众人物,换句话说,在任何一个平凡的日子,只要公布他们的恋情,都会赢得舆论关注。对于普通人而言,适度关注有助于约束他们信守承诺,因此表白会被当成一种无纸的契约,撕毁契约会带来巨大代价。但同样的模式套用在明星人物身上,却是不适用的。因为职业身份的缘故,舆论对明星光环的追逐,常伴随潜在商业利益的运作以及市场公关性质的包装,在情感方面,明星撕毁契约的代价并不大,处理得当的话,甚至还有加分项,比如李亚鹏和王菲的微博分手,Selina与张承中签字离婚。

  许多明星喜欢在特殊的节日或者非一般的情境下,做出夸张的举动,除了惯性的表演性格,更多的是在追求一种广场效应。美国社会学家帕克认为,广场效应由接触与摩擦、情绪感染和群体激动这三个步骤组成,而明星选择在“5·20”表白所引发的轰动,基本符合广场效应的特征。因为公众往往对明星生活,有着潜意识的模仿,当知名度较高的明星做出“大动作”时,围观者往往会夸大情绪,以加入虚拟广场上的狂欢,对抗日常生活的平庸。

  法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勒庞认为,在广场上,个体人格、个体意识在无数人的情绪感染中消失,很容易在某个声音、某种思想的影响下,变成跟随者和响应者。也就是说,如果把“5·20”这天的社交媒体形容成一个巨大广场的话,任何人只要振臂高呼,都很快能得到响应与围观,哪怕只是一个极普通的人,只要他的呼喊(行为)方式标新立异,也立刻会“成名15分钟”……人们并不会过多关注他的言行背后的真相,只会在他身上寻找能激起自己情感共鸣的东西。

  “5·20”的发音类似“我爱你”,和四个1被称为“光棍节”一样,都是童稚思维的体现,与传统的有文化意味的七夕相比,这种人造节日的最大功用,是为互联网一代争夺话语权、创建情绪宣泄渠道提供了一个平台。这类人造节日有巨大的裹挟作用,在商家的因势利导下,更是把情感数字化了,以数字的多少来表达感情的深浅,这是一件相当浅薄的事情,但大家还是趋之若鹜,这也是广场效应的体现。

  与围观者的群情高涨相比,明星们是清醒的,清醒是因为明星有着自己的专业团队,在平时,这个团队负责维护明星的声誉,当负面新闻发生时,会去做公关。有了这样的专业背景,明星团队更知道怎样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因此,广场效应常会成为明星团队手中的工具。娱乐媒体从业者中有一句话,“求明星不要在节假日爆猛料”,因为只要明星爆料了,记者们就得加班赶稿,而明星偏爱在节假日放出新闻,是因为通常节假日的时候没有大新闻,明星很容易上头条。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人造“5·20”和明星表白是完美匹配的,它们相辅相成,不但让“节日气氛”更加浓烈,让广场狂欢更加肆意,而且是所有参与者都能各取所需,且无害他人。但不要从情感的角度去审视这样的节日与环境,因为情感需要时间去沉淀与积累,结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相比要面对时间考验所带来的痛苦以及承诺带来的约束,还是广场上的狂欢来得更简单些。

  网络节日不是传统节日的敌人,但确实是一道分水岭,以年龄为代沟,以生活方式为隔阂,生生把网生代与非网生代划开了。网造节日的游戏性质更多一些,因此不必对它抱有过多期待,如果不喜欢,大可以用隔岸观火的态度对待——如同不喜欢广场喧闹的人那样,在人声鼎沸的时候,选择悄悄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