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究竟有什么比想女人更重要呢

13.01.2016  10:49

一方面是虚伪与罪恶促使强烈的性欲求——即使这欲求可得到一般的满足——变得炙热且幻化不定;另一方面则畏惧女人(一如财产)的逃脱,而需要不断地控制她们。没有什么比罗丹的雕塑更能生动地呈现19世纪下半叶中产阶级的性道德观了。

罗丹与性操控

“人们说我太爱想女人了。”罗丹(Auguste Rodin)曾对威廉·罗森斯坦(William Rothenstein)这样说,停了一会,他又说:“但究竟有什么比想女人更重要呢?”

罗丹死后50周年的纪念会上,有数以万计的雕塑图片被印在纪念画册或杂志上。这类的宣传推广对精英文化的礼赞,是一种惠而不费的做法,某些人基于商业市场的考量,认为有必要持续扩大。然而依我之见,这很显然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历史见解。

罗丹,1902(乔治•查尔斯•贝尔斯福德摄)

在19世纪的后半叶,被认为是大师级的艺术家之中,罗丹是唯一在有生之年被国际敬仰且公认极为优秀的一位。他是一位墨守传统的人,曾说:“社会中最糟的虚妄之言便是求进步的想法。”罗丹出身于巴黎一个朴素的小资产家庭,尔后成为一位大师级的艺术家。在他事业的巅峰时期,曾雇佣多达10位雕刻家切割那些他赖以成名的大理石作品。1900年之后,他宣称自己的年收入已达20万法郎,实际上还可能更高。

罗丹美术馆,位于法国巴黎市费城公园路及22街交接处。这里曾经是罗丹的住所,从1908年开始到1917年去世,罗丹居住在这里并在此创作。

造访旧称彼翁府(H?tel de Biron)的罗丹美术馆,是一个奇特的经验。其中典藏的大部分是罗丹的作品,博物馆里充塞着数以百计的人体,宛如雕像的家或工作坊。如果你靠近其中任何一具人体雕像,用眼睛仔细观察,会发现许多意外的趣味(例如手或口的细节描绘、主题的暗示等)。但是除了《巴尔扎克》(Balzac)和早在20年前制作的《行走的人》(Walking Man)之外(《行走的人》向来被视为研究《巴尔扎克》的早期作品),没有任何一个形体能够独立站出来表达自己。根据自由站立(free-standing)雕像的第一原则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形体足以主导它所占据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