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稻米:创新鼓了农民腰包

26.10.2015  05:09
23日举行的罗定稻米节,让地处山区的罗定市变得异常热闹。活动当日,各地米商与罗定签订了5500万元的购销合同。

  ●南方日报记者 陈清浩 通讯员 梁方武 何鹏程  稻谷飘香的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大米经销商云集罗定。23日举行的罗定稻米节,让地处山区的云浮罗定市变得异常热闹。活动当日,各地米商与罗定签订了5500万元的购销合同。

  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罗定稻米如今受欢迎,成为罗定市的一张靓丽名片。通过经营模式创新、营销创新等手段,罗定正探索特色农业的新路,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机制创新种粮告别“散户时代

  在金绿相间的稻田里,太平镇太东村民陈铁钦正在作业。“我家种有3亩多田,以前赶上收成好时,一亩水田可以赚600元左右,这还包括人工费。现在不同了,我把田租给罗定稻香园公司,田租收入一年3700元。公司还返聘我做农机手,负责打田、插秧、杀虫、施肥、收割。一年大概返聘4个月,收入2万多元。公司出钱让我参加培训成为农机手,我农闲时可以开拖拉机帮人运输,每年大约还有1.8万元的额外收入。”他说。

  陈铁钦生活的变化,源于“公司 理事会农户”农业经营新机制在罗定的推广。作为我省40个产粮大县之一,罗定独特的气候、水源和土质十分适合优质大米的种植。几年前,一些企业家看到商机,但也碰到一个大难题:一方面,“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使得种粮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太多的财富;另一方面,耕地的经营权分散在农民手中,而高效益的种植业需要规模化,要将耕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绝非易事。

  为破解这一难题,罗定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走群众路线,经过与农户、企业的多次交流,探索出“公司 理事会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近几年,罗定市大力培育发展自然村乡贤理事会,吸纳宗族长老、经济能人、外出乡贤、村干部等具有一定声望的人作为理事会成员,让乡贤理事会发挥“桥梁”作用,协调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村委会之间的关系。

  “现在企业要租地,直接找理事会就行。理事会先和村民谈,然后企业再和理事会谈,问题变得轻松很多。”罗定市稻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炳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