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未来3至5年将扩大慈善捐助中社会公众参与面

06.12.2014  06:23

  904户困难家庭的困难状况,所属街道社区,需要接受的是助学、助医就业还是助残的帮助,都清清楚楚印在一个小册子上,唯独困难居民的姓名,只标注了“某先生”或“某女士”。这本淡绿色的《深圳市罗湖区困难家庭信息手册》传递出这样的慈善理念:透明、公开,对受助者满含尊重。 

        搭建平台汇聚爱的力量 

        3日下午,罗湖区第三届扶贫帮困慈善表彰大会在罗湖会堂举行,深圳市副市长唐杰、市民政局局长杜鹏、罗湖区委书记倪泽望、区长贺海涛等领导,社会公益组织、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个人近千人出席了表彰大会。上述信息手册,发到了与会者的手中。 

        近两年,万利加集团拿出了200万元在罗湖扶贫救困。200户困难家庭每月可以拿到该集团的800元补助,对于贫困家庭,这意味着每月的水、电、气、粮食和食用油开销,有了一笔可观的补助。在万利加集团主席李传波看来,集团捐出的每一分钱,他都能知道去向。施与受,爱心与感激,都有具体的对象。 

        把万利加和200户贫困家庭拉到一起的,是罗湖区已实施两年的“大爱罗湖”结对帮扶项目。2012年8月,“大爱罗湖”正式启动,该项目是由深圳市罗湖区慈善会联合罗湖区政府、罗湖区民政局实施开展一项创新慈善项目,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爱心平台搭建,将社会各界不同职业、信仰、阶层的爱心力量汇集起来,与罗湖区贫弱群体结成帮扶对子,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和“多帮一”的形式,为辖区困难群众织就一张全方位的“关爱网”。 

        至今,罗湖全区累积154家爱心企业、14家社会组织、2132人次公职人员以及不少匿名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其中。善的种子已经种下,正在罗湖家园生根发芽。 

        每笔捐款去向都公开可查 

        今年9月,中华慈善总会授予深圳弘法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94个单位“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单位)奖”,授予“大爱罗湖”结对帮扶活动等170个项目“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 

        进入第三年度的罗湖区贫困家庭数目是904户,前两年分别是1030户、915户。这个递减的数字意味着,结合“输血”、“造血”和精神帮扶的帮扶方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被帮扶的市民又当起了社区志愿者,已成为普遍现象。 

        在表彰会上,罗湖区民政局局长吕毅重点向与会者公布了2014年项目的收支情况。每一笔企业、个人、机构的捐款去向都公开可查。“大爱罗湖”承诺,也将定期在罗湖社区家园网上公布账目明细。 

        “慈善的最高原则,是保护帮扶对象的尊严。关注他们的尊严,我们需要改变捐助慰问的方式,多从受助者角度思考和感受。”这是“大爱罗湖”项目的总结。 

        2014年“大爱罗湖”募得的捐款中,爱心企业1089.07万元,爱心人士20.19万元,社会组织109.56万元,公职人员169.38万元,爱心企业占了绝对重头。 

        未来3—5年里,“大爱罗湖”在保证总善款增长的同时,逐步扩大社会公众捐赠参与面,“全民慈善,人人公益”是未来罗湖公益慈善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