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刘二囍:随性创业也精彩

09.12.2014  11:36



1200”24小时不打烊书店
  吸引了不少读书人

 

   羊城晚报12月5日B7版讯 (记者 林世宁 实习生 赖晓雯 通讯员 秦鹏 卢庆雷)

  近日,一场特别的露天分享会在 华南理工大学 举行,华工建筑系校友“刘二囍”与师弟师妹们分享了他的随性经历:他放弃了令人艳羡的国企工作,在广州开了一家咖啡馆;他开了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想为夜广州点亮一盏灯;他用51天走了1200公里,成为第一个徒步环岛台湾的大陆人。

 

徒步环岛台湾:“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谈资

 

  刘二囍其实是个笔名,他本人并不希望真名为外人所知,刘二囍把自己的身份从建筑师、作家、咖啡馆老板、书店老板逐一转换,却并不认为这是创业,而是随性而为:“我不需要生活过得多么光鲜,只要过得开心就行。

  2008年,刚从华工建筑系毕业,刘二囍在一家国企当起了设计师。不过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刘二囍并不喜欢被固化的人生,“建筑设计大多数都是非常流程化的工作,让我觉得无趣,实现不了我对建筑的情怀”。在按部就班三年后,他终于离开了那家让无数人艳羡的国企,拿着一笔原本打算买房的钱,与同事合资在天河南开了一家咖啡馆。并在一年之内开了第二家。

  然而在咖啡馆生意蒸蒸日上时,他却突然把咖啡馆交给同事打理,去台湾读硕士:“当时觉得,如果我一直安安稳稳地当一个店主,那我到最后可能就会‘安乐死’。

  刚到台湾的时候,刘二囍给自己定下了4个目标:写一本书;来一场深入的旅行;开一家与台湾相关的店;拿一个台湾的硕士。在这4个目标中,徒步环岛成了他“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谈资”。他从2013年10月1日开始了自己的旅行,51天走了1200公里,一路上遇到不少热心的居民收留他当“沙发客”。而环岛旅行过程中的经历,成为他开24小时书店的灵感之一。

 

24小时不打烊:给深夜点亮一盏灯

 

  刘二囍最早接触到“24小时不打烊书店”的概念,是在10年前,当时一位去台湾读书的同学给他带回了一本书,里面介绍了24小时不打烊书店的概念。

  今年年初,他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条关于三联书店的消息,感慨真想广州也有这样的24小时书店,结果一星期内竟然有30多名股东合共出资过百万元,以“众筹”的方式凑齐了开书店所需的资金,于是刘二囍接受了这个挑战,开了一家名为“1200”的书店,也以此来纪念在台湾徒步环岛的经历。

  “1200”与常规书店不一样的地方是,它可以住宿,可以免费收留沙发客。“因为这一点。我被许多传统书店店主抨击得很厉害,他们都说‘刘二囍是广州这个城市里最会玩噱头的人’。”刘二囍笑道,“我不是玩噱头,我只是想让这个城市感受到温情,让那些有需要的人有一个睡觉的地方,正如我们书店的理念,‘为一座城市点亮一盏深夜的灯’。”另一个不同之处是,这家位于寸土寸金天河中心区的书店,竟拥有一处50多个座位的免费阅读区,读者可以在这里免费享受书籍、柠檬水、空调。

 

22路”:只为延续华工的记忆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时,华南理工大学脱离中大单独立校,同年,22路公交车应运而生,路线从华工总站到广卫路总站,成为了许多华工人难忘的记忆。然而2011年5月27日,走了59年的22路停运。

  刘二囍也是经历过22路的一辈。因此,为了纪念22路公交车,他在华工门口开了22bus cafe,在今年10月18日开启亮灯模式,成为第二家不打烊书店,“为城市点亮第二盏灯”。

  “开书店不是为了赚钱,事实上,书店是我的店里投资回报率最低的。我只是觉得把22路开在华工门口,很幸福。”刘二囍说,做书店只是为了满足情怀。书的利润率极低,单纯卖书所赚的钱连租金都不够。24小时不打烊书店向人们说明,书店不仅仅是看书的地方,它还能衍生成一个温情的空间,“我们有一个深夜故事分享会,让沙发客、老板娘、流浪歌手等来分享他们的故事。人和故事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都值得分享。”刘二囍说,他想把自己的22路打造成基于书店的一个五山青年公共空间。

  不少人力资源总监都建议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刘二囍也曾有自己的规划,“当时以为自己要做一辈子建筑师。其实人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变数,多点职业经历,体验更多的领域,人生会有更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