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副刊部主任陈桥生为文学院学生授课

15.03.2016  11:46

              “在每个人都能通过媒介就公共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评论时代,对于新闻评论来说,选题尤为重要。”         3月14日下午,白云校区。2014级新闻班《新闻评论》课正在三教412课室进行,主讲人深入浅出的授课吸引同学们聚精会神倾听——《羊城晚报》花地编辑部主任、高级编审陈桥生先生讲授“新闻评论的选题”。         凭借自己多年在《羊城晚报》的编辑工作经验,陈桥生提出新闻评论的选题标准:选题第一,写作第二;观点第一,文采第二。他向同学们介绍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的著作《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探讨议程设置理论在各个环境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的适用情况,分析展望未来媒介环境的变化对大众媒介与舆论关系的影响,进而阐述选题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评论的选题可见评论者洞察力是犀利还是平庸。”“选题就是对评论价值的判断选择”“有新闻价值的不一定有评论价值,所以确定评论选题非常重要”。         陈桥生认为,评论选题应该在媒体定位与受众需求的契合点中进行寻找。第一定位,为媒体姓党;第二定位,是报刊的风格特征。新闻评论要保证舆论导向正确,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定位好所刊登的报纸的风格。         他以3月8日广州四家报纸评论版面为例,向同学们逐一分析介绍各个报刊评论选题的方向,并借用足球术语,把几家报纸的评论风格界定得十分明晰:《南方日报》好比守门员,中规中矩,坚守“球门”;《广州日报》则像后卫,如市井大妈,唠叨家常,贴近民生;《羊城晚报》则是中场,老实,偶尔临门一脚;《南方都市报》则作为前锋,喜欢主动进攻。妙趣横生、紧接地气的话语博得同学们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陈桥生的授课旁征博引,他以国内外众多新闻评论为例,包括他以前写的评论《一个细节可以救活一段历史》《不听话的媒体总是被“遗漏”》等,认为选题的过程也是自己价值判断的过程,是作者的认识结构以及新闻事实之间的契合,选题要选择评论者擅长的领域,要选有冲突性的话题,要跳出热点看热点,新闻评论要写清新闻事实,评论也要留有余地,要戳中痛点,泼妇骂街般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         鲜活的事例,平实的语言,新锐的观点,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深受启发。         文学院新闻专业负责人陈南先教授对授课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受文学院委托,为陈桥生博士颁发兼职教授聘书。         据悉,本学期文学院还将聘请《羊城晚报》副总经理温远辉、著名评论家何龙等专家为兼职教授,为新闻专业的同学授课或做学术讲座。这种媒体与高校联手、记者(编辑)与教授合作的教学模式,为新闻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文学院陆文莹 彭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