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智能制造将解珠三角招工难题

23.03.2015  13:40

  羊城晚报讯 记者沈婷婷报道:3月21日下午,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刘文波在2015年深圳IT领袖峰会开幕前预热的《创新质量体系及信息行业研究报告发布会》上发表演讲,总结了工业4.0概述以及对中国工业于制造商的启示。他表示,未来工业4.0将极大改变工业的竞争形式,会对很多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产生冲击。此外,刘文波表示,对于珠三角地区招工难问题,除了目前采用的机器人换人举措,未来或可以通过网络智能化来安排生产。

  工业4.0

  启示1

  改变消费习惯

  在家做出自己的产品

  不少人认为工业4.0的概念,可能就是互联网加到工业领域去。刘文波认为,工业4.0不仅仅如此,更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这个过程涵盖几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的设计、监控、制造以及服务方面发生极大的组织变革。像作为用户,在家就可以通过相关的机器人,把想要的产品给设计了。

  刘文波说,未来可能通过iPad、iPhone或者新的移动设备,就可以通过虚拟的3D设计,联系好生产厂家或者机器人,完全可以在网上把想要的产品给设计了。刘文波风趣地说,到这个层面的时候,消费者可以比现在任性得多,因为现在是别人替你设计的产品和服务,以后就可以完全自己做主。

  刘文波进一步说,如果是消费者自己做主,可以不受到国家的限制,变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不同工厂的机器人完成。“这对‘10后’是更过瘾的事,现在都是别人弄出什么东西来,然后你去买,未来你就整自己想整的事,这个可以颠覆很多现在的业务模式。

  工业4.0

  启示2

  解决招工困难

  网络智能化安排生产

  针对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刘文波认为工业4.0的实现将经历5个发展阶段。而目前充其量就是做自动化改造工作,刘文波说,珠三角地区招工也很难,大家也在考虑用机器人换人的举措,未来可能往数字化工厂走,然后是智能制造、以及端到端。     

  刘文波说,未来如果是充分的智能化、自动化,不同的产品可以打乱原来按照生产线生产的模式、流程和组织,可以通过网络智能化来安排生产。

  这样的话,工厂可以增加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投资,减少工厂的占地面积。刘文波举例说,现在海尔在郑州的新工厂已经可以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定制化做一些家电产品,而且可以做到晚上车间关了灯,工人下班,机器人就把这个活给干了。

  再往下走,机器人能学习了,机器人之间也可以实现机器之间的“对话”。

  工业4.0

  启示3

  带来机遇挑战

  企业或将面临硬件PK 

  谈及工业4.0对中国的影响,刘文波建议,政府需要做顶层设计,做政策的指引。“中国如果在工业4.0过程中抓住机会,可以帮助中国制造提升水平不知增加多少万亿美元的额外附加值。” 

  对于工业4.0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刘文波表示,机遇是未来有大规模的定制化需求,这个需求是需要企业来满足的,而且去除中介。在挑战方面,企业可能会面临硬件公司的PK,另外大规模的应用取决于能不能更好地整合用户的基础。

  “评价一些国家是不是适合干工业4.0,要从国家的工业优秀度,包括生产流程成熟度、自动化程度、劳动力熟练度以及创新强度来判断。”刘文波说,欧洲最领先的是德国,瑞典也还可以,但现在都还只是局部做一些试点,不过也有些企业做全工厂的整体试点,比如宝马,大概十年以后会有标准解决方案的应用,真正过渡到工业4.0,保守估计快的话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