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王仲林:一个设计师的“地铁梦”

17.10.2014  13:43
  

正在审查设计图纸的王仲林

 

    “诚恳、勤奋、任劳任怨”,是所有人对王仲林的一致评价。他十一年如一日,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地铁线路专家以及广州地铁设计院最年轻的设计总体之一,用青春和汗水绘就一个又一个宏大的“地铁梦”。    

    ■  梦想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03年刚参加工作时,王仲林被安排做处理地形图、打印图纸等“打杂”的工作。这些工作单调而琐碎,但他知道,如果连这些最基础的工作都做不好的话,那么梦想就永远只能是梦想。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经过两年多的积累与沉淀,2005年,王仲林第一次担任项目负责人,承担广州地铁APM线路设计。这条虽然只有短短4公里的线路,但却是广州地铁第一次设计的胶轮系统线路。当时国内没有相关胶轮系统的线路设计标准。当时,王仲林带领设计团队拿到了北京机场APM的设计图纸,但通过研究分析后,却发现北京机场APM线路的标准并不适用于广州,他只能将参考方案遗憾地放在案头。

    王仲林心中不服输的信念,支撑着他要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通过查阅大量设计规范、技术论文,他最终提出线路技术标准结合城市道路设计和地铁设计,按照道路算法,列车在竖曲线上停留时间不小于3s来考虑方案,既提高了舒适度,也增加了安全性,并最终被采纳。后来此方案被广泛应用到国内各地城市新型轨道交通车辆选型、深圳机场线APM等线路设计标准中。 

    ■  团队协作让梦想成为现实

    多年来,王仲林始终明白,团队协作会迸发无穷的战斗力。2009年,广州地铁设计院中标深圳地铁9号线勘察设计总承包项目。该项目是当时国内地铁行业最大的项目,面对早已打入深圳市场的老的设计同行,作为新的总体设计单位,要想在与其他设计单位竞争中处于上风,就必须要有突出的表现和创新。在一次给主管领导汇报线路时,作为深圳地铁9号线线路总体的王仲林提前和设计团队日夜加班找方法、不断测试,最后通过创建沿线三维模型,并结合视频漫游充分展示全线线路走向、控制点等重要因素,直观、生动地介绍了沿线及车站周边环境。汇报会上,王仲林的汇报方式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得到了主管领导的高度表扬。

    2012年,30出头的王仲林担任了线路长度超过60公里、20座车站的广州地铁21号线的设计总体,成为了广州地铁设计院最年轻的设计总体之一。从3月份项目正式启动,到11月份国家发改委审查,与此同时初步设计8月份启动,历时四个月就完成全线初步设计。此时还有各类专题汇报,行车组织、投资、社会风险分析,可以说各类审查会是紧锣密鼓,王仲林牺牲了几乎所有的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最终保质保量完成各节点任务和目标。

    正是有着和王仲林一样梦想的地铁设计师们的辛勤付出,广州地铁设计院近年来还同步开展外地10条总体总包线路、198个车站、166个区间、24条线的咨询项目,形成了以一二线城市为主、三线城市为辅的地区梯式经营模式,仅今年1—8月份,中标总额已突破16亿元,在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勤奋和拼搏不仅给广州地铁设计院带来了骄人的成绩,还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技术强、业务精、能吃苦、肯钻研、素质高、舍小家为大家的设计精英。面对着广州新一轮轨道交通大发展,王仲林说:“地铁是百年工程,设计世界一流地铁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梦想未曾改变,我一直在路上。

 

        原文链接: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4-10/16/content_559751.htm?div=-1

院士专家智汇“花城院士讲坛” 共话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
  8月5日,第三十六期“花城院士讲坛”在广州成功举行,本期讲坛由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003013.广州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