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赵本山该不该继续上春晚”

09.12.2014  11:37


   羊城晚报12月7日A4版讯 (记者 李永) “赵本山该不该继续上春晚?”6日,“南沙湿地杯”第四届羊城大学生辩论赛首场初赛辩论开锣,8所大学围绕辩题展开激烈辩论。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分别击败对手,率先挺进八强。

  参赛前,各队都积极备战。深圳大学的辩论队还特地从深圳带来一支拉拉队,而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更是在赛前为学生出谋划策,参与辩题讨论。初赛首日,辩论台上激辩飞扬,台下观众热情高涨,在观众提问环节踊跃互动提问。

 

观点交锋 “”与“不该

 

  在初赛首场比赛中,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工业大学4所大学持正方观点,认为赵本山应该继续上春晚;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持反方观点,认为赵本山不应该继续上春晚。8队辩手在辩论场上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各就己方观点与对方辩手展开激烈的辩论。

  在辩论的焦点中,“”与“不该”成为正方华南理工大学辩手扣住的重要字眼。华南理工大学辩手认为,赵本山的春晚节目主要以小品为主,通过夸张滑稽等表演方式表达讽刺和教育意义,兼具大众教化与娱乐流行属性,具有受众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特点。并从春晚的娱乐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引导功能层面三方面产生的正面效应“开篇立论”,认为赵本山应该继续上春晚。

  但在反方的观点中,赵本山近年来的作品直走下坡路,创新性不高,观众反应大不如从前,评论界批评其表演越来越僵化。更将传统小品作品与现下时兴的“网络段子”进行对比,认为小品受网络段子的冲击也越来越严重。

 

”与“不能

 

  当然,除了“抠字眼”的“该不该”外,“”与“不能”成为了8所学校辩手争论的另一个“焦点”。关于能与不能方面,正反双方辩手主要从符不符合春晚的本质要求、其作品缺乏对社会正确的指引、充满对弱势群体的嘲讽等方面进行辩论。

  反方广东财经大学辩手认为,赵本山的作品,内容固化,难以在日益更新的社会中符合时代的要求,其以往的节目中,大多从弱势群体中取材,以嘲弄弱势群体博大家一乐,无形中渗透着歧视。这些放在权利意识薄弱的从前,不会引发社会愤慨。但在强调人权的当下,却将招致越来越多的批评。在全民舞台的春晚上表现这样的内容,其所倡导的价值观将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以此为素材的悲喜剧,引领文化导向的春晚不需要。

  反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辩手则在激烈的辩论中反复强调,赵本山的《卖拐》、《不差钱》等作品中,不仅嘲讽他人,而且传达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如在《不差钱》中看到赵老汉为孙女争取表演机会而曲意迎合拉关系,作品中偶尔针砭老太太倒地没有人扶的时弊,但往往只是点到即止,并未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

  但在正方的观点中却并不以为然,有辩手认为赵本山作品虽在模仿或者“过度”模仿中无意伤害到部分人,但并不能断章取义,片面看待其作品的主旨。

 

评委点评 倾听对方才能立身不败

 

  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何龙作为本场赛事的主评委,与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副总监王世军、广东电视台节目中心节目总监关洪、中山大学老师赵静等评委,对于各队辩手的现场表现作出一一分析,并给出中肯的建议。

  对于初赛首场赛事,评委们觉得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最主要是在辩论的现场感上。大多数辩手都执拗于己方的理论观点,以及辩论前准备的资料,各就己方观点与对方扯皮,并没有在辩论过程中抓住对方表达中的漏洞,进行迎头痛击。评委老师建议辩手们,在辩论中,尤其在攻辩和自由辩环节一定要注意“听辩论”,只有认真听进去对方的观点,临机应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场花絮 观众入戏深连呼“辩友

 

  初赛首日,辩论赛场不仅台上激辩飞扬,台下的观众更是热情高涨。在现场观众提问环节,台下观众争先恐后,踊跃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位坐在后排的男同学多次举手仍没有获得提问资格,忍不住直接用呼声“抢麦”,拿到麦克风后张口就说:“提问人太多,脸皮不厚一点都抢不到麦(克风)”。不少台下观众更是“入戏”太深,直接拉开阵势,欲与台上辩手进行激烈辩论,激动之下,提问时也反复表示“请对方辩友回答”,台上的辩手不甘示弱,回答时也经常误称观众为“对方辩友”。

  记者获悉,赛前各参赛队伍均积极备战。深圳大学辩论队虽从深圳赶到广州参加比赛,但仍然带来一支啦啦队。广东财经大学的辩论队更是十分重视此次比赛,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海传亲自参与辩题讨论,为学生出谋划策,还亲自来到赛场为自己的队伍鼓劲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