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院士“把脉”广州

18.05.2015  19:43

  广东省社科院近日发布了《2014年广东省现代化进程》测评结果,其中,广州有五个单项指标失去了“省内第一”。  5月15日,广州邀请了十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广州未来发展“把脉”,院士们也开出了他们的“药方”。

  现场

  院士向市长“追讨”资金

  5月15日下午,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一场广州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咨询圆桌会议,广州市市长陈建华领衔,率领广州各区、相关局委办负责人和相关企业负责人,认真地向十几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求教取经。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现场发言时,出人意料地自曝与广州的千万签约资金两年未兑现,向市长陈建华“追讨”一千万元。

  “抱歉,陈市长。可我还是得说,成果已经出来了,签约已经两年了,答应给的一千万,我们一分钱没有拿到手,做事难得不得了。”刘人怀所说的项目叫做“噬污酵母”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在2013年的“新广州·新商机”重大项目投资推介会上,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和广东创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这个项目,选址在萝岗区。这是广州范围内的首个院士项目。

  刘人怀的话一出,现场哗然。萝岗开发区区长李红卫也“坐不住了”,干脆离开座位,与刘人怀一起走到会场一角单独交谈。

  刘人怀的亲身经历像一条“导火索”,引爆了现场院士们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集体讨论。

  反思

  风险投资公司惧怕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直言,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有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三万多项,但其中只有10%到15%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我国每年有专利技术7万多项,但是实施率只有10%。

  陈建华透露,2014年,广州新增发明专利申请量14589件、授权量4590件;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省科技奖励185项,分别占全省获奖数的51.72%和70.61%。但据了解,科技成果转化率却非常低。

  “从实验室到中间试验再到产业化,中间试验要花很多的钱,学校的教授们、科学院的研究员们找不到钱,政府不管这件事,企业也不管,所以找不到钱,非常困难。”刘人怀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所遇到的瓶颈,就是转化资金的输入管道。“这个输入管道在发达国家通常是由风险投资公司或投资银行来做,广州也有这样的企业,但他们都要在非常可靠、绝对不会出问题的情况下才投资,这种投资不能叫风险投资。”何继善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认同:“有人认为基础研究做好了,转化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不完全同意。”他指出,风投公司不是稳投公司,风投是有风险的,但广州很多企业不想承担风险。

  汪应洛:建立创新创业交易大市场,引入多元参与主体,集合区内的信息、知识、技术、资本、劳动和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使投资者与科技成果的创新者进行第一次交易,将专利或科技成果转到投资者这边。同时,由管理咨询公司、金融机构和各个大专院校的管理学院对科技成果或专利进行市场分析,通过企业策划、金融支撑来实现创业,实现科技成果的创造者、投资者和科技成果的拥有者进行科技成果的二次交易。

  何继善:广州成立真正的风险投资公司,使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能够有很好的投资环境和转化环境。

  刘人怀:要将资金用在关键上,要支持大学、科研机构的中间试验。产学研光是科研机关、大学、工厂和企业是不行的,还要加上政府,最后还要加上钱,政产学研资五个方面共同发力。

  胡文瑞:市场并不能包揽一切,除了市场手段搞科技创新之外,还要重视举国体制。建议广州重大科技的发展吸纳“举国体制”,每年列一两项政府投资来干,将重大问题组织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