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高级编辑陈桥生在白云校区做学术讲座

02.07.2015  11:31

              炎炎夏日,热浪袭人,仍然挡不住同学们渴求知识的热情,7月1日下午,白云校区第三教学楼208课室被学子挤得水泄不通,文学院“文化前沿讲座”第八讲在这里举行——《羊城晚报》花地编辑部主任、高级编审、文学院兼职教授陈桥生先生为文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读者去哪儿了——大变化时代传统媒体的转型趋向》的文化讲座。         陈桥生由《时代的变换》一书提炼出此次讲座的主题,从《坤舆万国全图》中的人类的世界观、《竖版世界地图》提供的认识世界的新方式,总结出一个道理:不同的视角导致人们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认知导致人们采取不同的应付方式。互联网就像新型的DNA正改变着人的世界观和文化基因,而“互联网思维”则是现代人生活需要的重要思维之一。为此,他建议同学们在大变化时代要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我们的认知和认知方法。         陈先生还介绍了传统报业相较于新媒体在采编、发行、广告等方面的弱势,以及大多数报业所面临的停刊、减薪、撤退、兼并等困境,同时也着重强调了媒体融合的重要性。这些都给在场的新闻班学子敲响了警钟,也留下了值得众人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的报业转型话题,陈先生以《中国经营报》的转型之路为例,讲述了该报业取消广告部的惊人之举,列举该报开办平面媒体、重视内容质量、融入新媒体、采用扁平化组织结构等报业战略转型措施,将媒介融合时代复杂的采编业务流程清晰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进而指出传统纸媒在面临互联网“狼吃羊”的挑战时候,必须学会去“寻找风口的位置”以及拥有“寻找风口的能力”。         陈先生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羊城晚报》的转型之路,随着《羊城晚报》社址的搬迁,创意产业园带来了新的生机。羊晚大编辑平台改变了以往的垂直化运作方式,与英国BBC公司相类似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使工作更加透明化、可视化。其中的多媒体指挥中心的先进性和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一园N区”的战略结构、“一个中心三个池子”的新闻制作程序等都是《羊城晚报》转型的有效举措。另外,羊晚借鉴了浙报传媒以游戏频道吸引“粘性用户”的前瞻性做法,更加注重副刊的新闻化、人文化和活动化,收效明显。         在交流互动环节,陈桥生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大家深受启发。陈桥生先生从事编辑工作将近20年,著述颇多,曾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以上新闻奖。(文学院2014级新闻班 陈伟珠、丘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