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热岛都在哪 天体二沙广州站
热岛监测公报显示去年城内热岛强度比前年有所减弱
热岛效应这个词很多人都听过,那么广州最热的“热岛”到底在哪里?广州市气象局近期公布《2014年广州市城市热岛监测公报》(简称《公报》)表明,广州火车站、天河体育中心、陈家祠等地周边以及北京路等地,气温要比其他地方高出一截,是广州城内的“小火炉”。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广州热岛效应会越来越厉害吗?气象局发布的这份公报显示并非如此,去年热岛强度与2013年相比其实是有所减弱的。
(下文提到的℃均为热岛强度单位)
分布:
呈现“中强北弱”分布格局
过往不少市民可能都听过广州的热岛效应,大致知道城区气温要比郊区高,宛如一座虚拟的岛屿。但到底什么地方最热,还鲜有报告提及。这次《公报》给出了明确答案,在空间分布上,广州城市热岛效应大致呈现“中强北弱”的分布格局。广州火车站周边、天河体育中心周边、陈家祠周边、北京路、东山口、二沙岛、芳村,白云的钟落潭镇和江高镇、海珠的南华西路、萝岗的夏港街、黄埔的黄埔街,增城的新塘镇、石滩镇、荔城街,花都的狮岭镇、炭步镇、新华街等地区热岛强度较高,接近 2℃,高的可达 2.5℃。从化的鳌头镇-温泉镇-江浦镇一带和太平镇,番禺区的洛浦街-大石镇-钟村一带和石楼镇、石碁镇,南沙的东涌镇-黄阁镇-万顷沙镇一带热岛强度可达到1~1.5℃。其余地区热岛强度基本在1℃以下。
释疑:全球变暖与热岛效应有区别
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婷解释说,火车站周边等区域气温比较高,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当地多为商业活动中心,建筑物密度大、高度高,绿化面积又相对较小。同时,这些区域人口密集、运行车辆多,是热量高排放区而又不利于热量扩散。
城市的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的大趋势有没有关联?王婷解释说,全球气候变暖是指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而导致大气温度上升的现象,与城市因大量人工发热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气温的热岛效应并不是一回事。城区由于气候变暖和热岛效应两重叠加,气温上升的幅度可能大于郊区。从这个角度看,气候变暖有利于人们对冬季取暖需求的减少,从而使冬季热岛强度变弱,而夏季更热空调使用增多,会使夏季热岛强度加大。但全球气候变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贡献率不会太大。
专家:强度减弱与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近些年来不时出现持续高温酷暑,让市民担心广州是否会变成一个“火炉”。但专家向记者介绍说,去年羊城的热岛强度其实是减弱的。根据中国气象局下发的《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城市热岛强度划分为五个等级。监测数据显示,2014 年广州市只有1.4%的区域热岛效应强度为强,25.9%的区域强度为中等,53.7%的区域强度为弱。总体来说,2014年广州城市平均热岛强度比 2013 年有所减弱。具体来说,和2013年相比,除增城的新塘镇、石滩镇、荔城街一带和白云区钟落潭镇城市热岛强度增加较明显,增幅在 0.5℃以上外,中心六城区以及花都、番禺等大部分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整体有所减弱。
之所以出现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据记者了解,可能跟2013年相比,增城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后新建筑增加和生产规模扩大、城市化发展等有关。中心城区等地热岛强度减弱,则可能与广州近年来大力开展“青山绿地、碧水蓝天”工程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主任吕勇平表示,广州建设城市热岛监测站只有4~5年时间,资料的掌握仍然很有限,而影响城市热岛强度的非气象因素很多,暂时还很难对未来的热岛效应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热岛效应是啥
气象专家告诉记者,通常所讲的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气温的现象。热岛强度是衡量热岛效应程度的指标。
咋测的?
王婷向记者解释说,气象部门首先是选出能够代表广州城区天气的指标站,将其气温与郊区参考站之间的气温求差,再算出热岛强度平均值,“站点我们事先都考察过,以确保它们能够代表城区天气情况。”
应对
针对广州目前的城市热岛效应状况,专家建议,应增加中心城区的绿化面积。有研究表明,当绿化覆盖率大于30%时,热岛效应得到明显削弱,绿化覆盖率大于50%,热岛效应的削减作用极其明显。同时,建议推行乔灌草复层绿化和倡导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适当增加人工湖等水域面积。
人员密集场所往往也是能量高消耗区,为此专家鼓励商场、写字楼、宾馆等使用中央空调,合理设置空调温度。
此外,专家还建议控制机动车增长量,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及自行车道建设,特别是地铁的建设。因为广州盛行南、北风,在扩建新市区或改建旧城区时,应适当拓宽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加强城市通风,减小城市热岛强度。(叶卡斯 林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