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向东欧部署3000兵力 展开为期约90天的军演

11.03.2015  10:44

  6日,在乌克兰阿尔乔莫夫斯克,后勤保障人员将多管火箭发射器装载到货运列车上。

乌政府军离开杰巴利采沃。(资料图)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美国将继续在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的军事存在,需要驻扎多久就驻扎多久,这次部署意在“向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和俄罗斯展示我们(北约)团结一致的决心”。

  ——美少将约翰·奥康纳

  北约战略意图

  加强军事存在威慑俄罗斯

  新华社电 美国五角大楼9日说,大约3000名美军士兵下周开始将部署在东欧,展开为期约90天的军事演习。

  军演应对乌克兰危机

  五角大楼说,这3000人来自美军第三步兵师第一旅,届时将与北约伙伴在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2004年加入北约和欧盟。

  五角大楼发言人沃伦说,这是美军“大西洋决心行动”的一部分。新部署的这一“旅级作战部队”将轮换现驻扎在拉脱维亚的美军第二骑兵团,后者定于本月底离开。2014年春,面对愈演愈烈的乌克兰危机,美军根据北约“大西洋决心行动”计划,以演习名义进驻拉脱维亚,旨在加强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军事存在。

  沃伦说,作为新部署的一部分,大约750辆美军坦克、多架直升机、火炮、其他作战车辆和装备等9日已用船运抵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当天运抵里加港的装备共计120件,包括“艾布拉姆斯”坦克和“布拉德利”装甲车等。其中许多重型装备预计将留在这一地区,因为美军会继续在波罗的海地区换防。

  美少将放狠话

  美军少将约翰·奥康纳在里加港监督这批装备的交付。他告诉法新社记者,装备包括“艾布拉姆斯”坦克、“布拉德利”战车和“悍马”军车等。

  奥康纳说,这次部署意在“向普京总统和俄罗斯展示我们(北约)团结一致的决心”。按照他的说法,“美国将继续在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的军事存在,需要驻扎多久就驻扎多久,以震慑俄罗斯”。 (李良勇)

  俄方低调回击

  克里米亚入俄是“被迫

  新华社电 美国、欧盟等认定,俄罗斯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且介入乌克兰冲突,显著加强了地区军事存在,从而威胁到东欧一些国家。

  北约出兵安抚盟国

  北约最高军事长官、美国空军四星上将布里德洛夫8日晚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时说,俄罗斯实际上把克里米亚军事化,从而加强了在这一区域的空中和海上力量。

  法新社报道,为抗衡俄罗斯、同时也是为安抚东欧盟友,北约在东欧部署了5000兵力的先头部队,在波罗的海三国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波兰设立6处指挥中心。

  奥康纳9日说:“我们将把‘大西洋决心行动’向南推进,直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从而建立起一条防止俄罗斯侵略的整体安全防线。

  对于美军新的部署,俄罗斯方面暂时没有作回应。

  普京称回归顺应民意

  不过,俄罗斯电视一台9日播出的一部纪录片预告片中,普京回忆接受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时说,俄方是“被迫行动”,是为了保护当地俄罗斯族民众。

  克里米亚2014年3月经过公投,宣布脱离乌克兰入俄。“我们被迫开始克里米亚回归俄的工作,因为我们不能放弃这一地区,抛弃当地民众,”普京说,俄方是顺应民意,“我们知道公投结果,不得不采取行动”。(李良勇)

  乌克兰无军援

  美不会提供致命性防御援助

  新华社电 乌克兰并非北约国家。自危机爆发以来,乌克兰一直希望美国能够提供军事援助。

  9日,德国驻美国大使维蒂希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奥巴马今年2月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一次会面中,同意暂时不会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防御援助。

  维蒂希说,奥巴马和默克尔当时一致认同,“给正在展开的外交和政治努力留出一些空间很重要……两名领导人就这一议题交换了看法,一致同意现阶段不施加或推动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防御援助”。

  一直以来,奥巴马政府的公开表态是,仍在讨论是否向乌克兰提供反坦克武器和其他防御武器。与默克尔会面后,奥巴马曾告诉媒体记者,“致命性防御武器是正在考虑的可能之一,但尚未决定”。

  美联社报道,包括德国在内的不少欧洲国家反对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捐助,担心类似举措只会导致冲突升级。

  维蒂希说:“我觉得,我们必须仔细衡量这(军援)是否会成为一个引发俄方领导层逆反应的额外因素。” (李良勇)

  延伸阅读

  日本前首相欲访克里米亚

  新华社电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9日说,他打算在访问俄罗斯期间前往克里米亚半岛。按鸠山的说法,他想亲自去那里看看,了解当地居民的真实感受。

  共同社援引一名鸠山随行人员的话报道,鸠山访问克里米亚的行程暂定在10日至12日。

  他告诉记者,自己就访问克里米亚的行程安排“与俄方展开了多次磋商”。鸠山认为,这次访问或许能够对化解日俄领土争端有所助益。

  鸠山还对日本因乌克兰问题追随美欧对俄罗斯施加制裁的做法提出质疑,称“日本应该好好想想,一味追随美国和欧洲国家实施制裁是否是正确的决定”。

  针对鸠山访问克里米亚的计划,日本政府表达不满,正在劝说他取消这一行程。

  共同社报道,安倍内阁的担心在于,如果鸠山持俄罗斯签证进入克里米亚,日方可能因此招致外界误解并激怒美欧。后者会认为,日方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立场出现变化,侧面承认了克里米亚入俄的现实。

  另一方面,日不愿过于激怒俄罗斯,可谓进退维谷。 (闫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