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美国为何反复炒作中国“网络间谍”
美国司法部宣布起诉5名中国军人,其本质是渲染中国网络威胁,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美国大肆炒作中国“网络间谍”的目的何在?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美国炒作中国“网络间谍”之做法
从2011年美中经济与审查委员会发布的《2009—2010年外国间谍利用网络窃取美国经济情报》报告,到2013年2月美国Mandiant网络安全公司发布的《高级持续威胁:揭密中国从事网络间谍活动的单位》报告,再到当前的起诉5名中国军人,美国炒作中国“网络间谍”可谓不遗余力,其手法循序渐进、分工严密。
(一)民间机构率先发声
凭借所谓的“技术优势”和“实际案例”,网络安全企业等非官方机构发声更容易取信于人,也是美国炒作中国“网络间谍”的第一步。《高级持续威胁:揭密中国从事网络间谍活动的单位》报告称,通过对近150家公司的追踪分析,发现美国遭受的网络黑客攻击多来自于中国;无独有偶,2013年10月2日,美国Fireeye网络安全公司发布的《世界网络大战:理解网络攻击背后的国家意图》报告再次指责中国对全世界发动了网络攻击,包括网络窃取美国F-35战机设计数据、网络攻击23家美国石油公司和多家金融机构、入侵韩国电力系统、甚至长期控制全球100个国家的间谍网络。这些安全公司与已经成为美国炒作中国“网络间谍”的急先锋。
(二)官方人士相继呼应
频频发声的民间机构与美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Fireeye的全球威胁资深分析师Kenneth Geers就是前美国网络安全官员。美国官方常常引用这些来自所谓“民间机构”的报告,抨击中国威胁美国网络安全。2013年美国五角大楼发布《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指责中方对美国政府以及国防业务承包商进行网络攻击;美国美中经济和安全委员会在11月6日向国会提交报告草案称,中国军方黑客仍在对美国进行网络攻击。此次“起诉事件”中罗列的诸多“证据”也多来自于这些安全公司。
(三)舆论媒体大肆炒作
美国拥有多家全球知名媒体,这些媒体与美国民间机构和官方紧密配合,大肆营造中国网络威胁氛围。2012年7月,彭博社发表题为“从欧盟到华府,与中国军方有关的黑客现形”的文章,宣称中国黑客窃取了欧盟理事会主席的电子邮件,截取多名欧盟经济、安全和外交事务官员的内部通信;2013年9月,《纽约时报》援引Fireeye公司主管的话称,一个名为“评论员”(Comment Crew)的中方黑客组织近期发动了“迄今为止他见过的最大规模的针对无人机技术的黑客行动”;2014年5月19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媒体迅速跟进此次“起诉事件”,分别在网站首页最醒目的位置设置专栏,发布诸如“中国黑客通过‘钓鱼’软件入侵美铝系统”、“匹兹堡地区多家企业据称遭到中国黑客袭击 ”之类的新闻。
二、美国炒作中国“网络间谍”之目的
美国近年来频频宣扬中国黑客进行网络攻击,炒作所谓“中国网络威胁论”,其背后掩藏着种种难以放到桌面上的目的。
(一)拖延中国发展
自2010年初谷歌声称“受到中国黑客攻击”、高调退出中国以来,美国开始炒作“中国网络威胁论”,就网络审查、黑客攻击、网络部队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指责。“中国网络威胁论”事实上是“中国威胁论”在网络空间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冷战思维的继续,目的是孤立中国、延缓中国发展速度。
(二)寻找行动借口
2013年6月起持续发酵的“棱镜门”事件暴露出美国监控全球、对全世界发动网络攻击的事实。事件引发包括美国民众在内的世界各国、各方的普遍抗议,美国一时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在此背景下,美国于2013年9月份开始渲染中国黑客窃取无人机情报,10月份开始炒作中国控制多国情报网络、攻击多国网络,此次又对所谓的中国“网络间谍”发起指控,其目的是渲染美国面临的严峻网络安全形势,为非法网络监控和攻击行为、网络军事力量建设寻找借口。
(三)缓解舆论压力
2013年10月,美国情报机构被曝监听35位各国政要的电话。在“窃听门”事件中,美国对包括其盟友在内的多个国家实施监控、窃听,引发各国的普遍不满和抗议。在此背景下,美国炒作“中国网络威胁论”,一方面谋求将自己从网“网络攻击者”的角色转为“受害者”,争取舆论支持;另一方面是为了转移视线、淡化公众对“棱镜门”、“窃听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