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疗失掉诺贝尔医学奖
盛诺一家也和世界上的所有相关机构一样,共同关注着10月5日起陆续举行2015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尤其是诺贝尔医学奖。不过今年令人振奋惊奇的是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而UNC医学院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系教授阿奇兹?桑卡(Aziz Sancar)则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化学。原本就连阿奇兹?桑卡本人也以为自己会为美国医疗再添一枚诺贝尔医学奖奖章来着。
和阿奇兹?桑卡(Aziz Sancar)一起分享诺贝尔化学奖的还有英国弗兰西斯克里克学院的托马斯?林道尔(Tomas Lindahl)和杜克大学医学院的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后者还是桑卡多年的好友。桑卡因为对DNA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成功阐明了“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细胞可以修复紫外线对DNA的损伤。而那些天生就存在修复机制缺陷的人,日晒容易诱发皮肤癌。另外,细胞也可以利用这种修复机制来消除致突变性物质造成的损伤。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前,桑卡的研究已经获得了多个重要奖项,包括1995年获得美国医疗卫生总署成就奖(NIH MERIT Award)、1984年获得美国科学基金会总统年轻学者奖(NSF Presidential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桑卡说,DNA损伤修复机制研究对于预防癌症、治疗癌症非常重要,他从研究伊始就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被应用于医药领域。目前桑卡的团队依然在进行DNA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最近他们开发的新技术将研究提高到了整个人类基因组的水平。
桑卡坦言,他一直认为自己的研究如果能够获诺贝尔奖,应该是医学奖,但桑卡教授估计,现在的研究成果要实际应用到医药领域可能还需要5到10年时间。因此在诺贝尔医学奖公布后,他以为今年自己已经没有获奖的希望了。没想到他所做的研究横跨了化学和生物医药领域成为了诺贝尔委员会决定授予他化学奖的可猜测契机。
就在本周一,当得知中国女科学家屠哟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时,他还特意和自己的中国学生说,她应该得到这个奖。谈到屠呦呦,桑卡说:“我为她感到十分骄傲,她的研究拯救了成百上千万人的生命。她获得诺贝尔奖真是实至名归。”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 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发现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屠呦呦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同样也是其获得诺贝尔奖的一部分原因。
常年与美国医疗打交道的盛诺一家,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国看病服务机构,十分与有荣焉,许多外国友人也纷纷恭贺。中国作为世界医疗水品第一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一些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中国医护人员前往美国进修已经十分常见,而盛诺一家与麻省总医院、梅奥诊所等多家医疗机构的海外互助医疗早在五年前就已经趋于稳定。相信随着更加深刻的合作,中美医疗发展将会更加接近,并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