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抄袭,如何立规矩?

03.02.2015  00:31

   (新经济人物·关注微信公众号抄袭之四)美国反抄袭,如何立规矩?

  新华网北京2月2日电(记者张毅荣)“抄袭者,小心了!”——腾讯公司2月1日在微博上对直指微信公众号抄袭的媒体报道作出回应,称微信团队对抄袭等侵权行为始终采取“零容忍”态度,将视情节给予“删除违规内容”或“一定期限内封号”处理。

  反对抄袭、保护原创,这是任何媒体生态下的通则。反抄袭如何立规矩,不妨看看他山之石。

  2003年4月,美国《圣安东尼奥新闻快报》的一名高级编辑找到《纽约时报》,质疑《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的一篇文章有抄袭之嫌。随着调查展开,布莱尔此前多篇报道存在的杜撰采访、伪造信源等问题接二连三浮出水面,令美国新闻界哗然。

  次月,布莱尔黯然辞职。《纽约时报》罕见地在头版刊登7000多词长文《辞职记者留下一连串欺骗》,称布莱尔的抄袭丑闻令这家久负盛名的报纸跌入“创刊152年来的低谷”。

  “他的职业生涯是短暂的,”文章说,“但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是长久的。

  将近十年后,美国新闻界再次曝出名人抄袭丑闻。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CNN)知名节目主持人、多家媒体专栏作家法里德·扎卡里亚也因抄袭问题被CNN和《时代》周刊停职。

  扎卡里亚在事后发表的声明中承认自己“犯下严重错误”——他在《时代》周刊发表的专栏文章《对枪支管制的支持》部分段落抄袭自《纽约客》杂志另一位专栏作家。

  “扎卡里亚的行为损害了我们对专栏作家设定的标准:作品必须真实且原创,”《时代》周刊发言人阿里·泽伦科说,“原创不仅体现在思想上,也体现在语言上。

  随着新媒体近年兴起,美国专业记者协会道德委员会指出,对原创作品不标明出处的滥用正变得越来越多。自媒体人群不断扩大,他们不受任何新闻机构采编与道德规范的约束,在这种背景下,抄袭现象在有心与无意间愈演愈烈。

  去年7月,美国新媒体业成功代表之一、聚合类新闻网站“嗡嗡喂”(BuzzFeed)也因抄袭丑闻公开道歉。总编辑本·史密斯在道歉声明中承认,手下编辑本尼·约翰逊曾41次“原封不动地”从其他网站搬运内容。

  这份道歉声明强调,抄袭行为是对网站编辑“基本职责的破坏……虽然约翰逊是朋友,是同事,但除了让他离开,我们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