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富豪怎样给子女留财产

17.08.2014  01:47

  

      大笔财富会把人毁掉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8月11日报道,全美最负盛名的摇滚歌手斯汀日前表示,不会把他3亿美元财产的大部分留给6个已成年的子女。“我当然不想给他们留什么信托基金,不想让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这位大名鼎鼎的歌手6月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们得去工作。所有的孩子都深知这一点而且很少向我伸手要东西,我真的很佩服和感激他们。”

  今年2月离世的演员菲利普·西摩·霍夫曼在他的遗嘱里也做了详细说明,这份遗嘱7月被公之于众。遗嘱中写到,他的儿子应在美国的大都市里长大成人,应“感受到都市文化、艺术和建筑氛围”。这份遗嘱在他的两个年幼女儿出生之前就已经立好。不过,这位演员有意不把他3500万美元的财产留给他的子女,因为他不希望儿女成为“‘信托’儿”。

  人们对那些有着花不完的钱的富家子弟的批评是,一旦他们能够自由地使用大笔遗产,将无法做出明智的抉择,也不能健康地、有意义地生活。

  留给子女多少钱合适

  富有的家庭经常会饱受这一问题的困扰。而婴儿潮时期出生的数百万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只不过财富规模没有那么大而已。咨询公司埃森哲公司称,未来30年间,这些人将会处置安排自己的财产,而这些财产的总额约达30万亿美元,可谓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富转移。曾经只属于家庭范畴的问题现在成了关乎财富、权利和责任的社会问题。大笔遗产留给谁?应该留给子孙后代吗?还是不留给他们比较好呢?

  据悉,比尔·盖茨和妻子梅琳达·盖茨将留给他们的三个子女每人1000万美元资产,不过这个数字相比他们760亿美元的总资产来说就是个零头。巴菲特的三个子女每人将得到20亿美元的由“亲爱的老爸”创立的基金。那么剩下的钱呢?全部都捐给慈善事业,就像盖茨和其他很多亿万富翁一样,将大量的财富用于创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那么留给子女多少钱才合适呢?正如巴菲特的名言:“既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做任何事情,又不会多到让他们一事无成。”

  “我们在这一问题上的困扰似乎超过了其他问题,”一位富翁说。这位商人和他的夫人拥有数亿美元身家,他们希望能有一个家庭财政计划,既能照顾他们的子女,又不会将他们宠坏,以防两人突然出现不测。

  受到巴菲特的启发,他们为正值大学年龄的孩子每人创立了一份25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基金由托管人管控,根据教育、医疗或是购入房产、创办公司等情况将一定款项交付给子女。基金中暂未动用的钱财将继续用于投资。

  在子女40岁之前,这些限制将一直有效。40岁之后,这些钱财才由他们随意支配。在子女二三十岁时,这笔资金是他们事业人生的起步资金,到了40岁,他们也就成熟到能够理智地处理钱财了。

  除此之外,这个富裕之家的剩余财富将汇总为一笔基金,并最终由子女管理,但这笔钱只能用于慈善事业。对于家庭钱财的具体规划,孩子们都心知肚明。

  杰米·强生自小到大都在超级富豪的包围下生活。2000年,当他21岁的时候,这位强生公司的继承人从家庭信托基金处得到了一笔据信约有6亿美元的巨额财富。他说:“那些超级富翁虽然嘴上说着什么‘我不会把钱留给我的孩子’之类的话,但基本上不会动真格,也仅是停留在口头而已。即便他们的子女不能马上支配这些钱财,也能进最好的学校、住最好的居所,获得最佳的人脉和机会。这些都是富有人家才能做到的,而这些都是转让财富和影响力的方式。”

  拥有大量财富对于子女来说究竟是福是祸呢?具体还要看家庭环境、个人性格以及是否能够很好地处理巨额财富所带来的压力和对失去财富的恐惧。杰米·强生用他所继承的财富投资了自己的制片事业,并在纽约过着相对平凡的生活。

  权衡利弊尽早做分配

  那么,慈爱的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报道称,传统意义而言,富有的长辈一般会把财产留给子孙后代,希望他们能够用之有道。埃森哲公司资本市场董事总经理鲍勃·加赫说,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寿命更长,他们需要努力在自己的退休需求、慈善举措和子女福祉这三者之间做平衡。

  加赫说:“人口学特征、长寿和财富积累这三者耐人寻味地叠加在了一起。”加赫的事业颇为成功,他计划将自己资产的一部分留给20岁的儿子,一部分捐给母校,其余则用在他喜欢的事情上。“我希望我儿子能够从中受益,但我不会把全部家当一分不落地都留给他。”

  这一代人与父辈不同,他们更愿意在活着的时候将财产分配出去,也更关心成年子女是否拥有稳定的工作。一般都会把剩余资产存储为家庭基金。

  很多信托基金都是在继承人达到一定年龄时向之发放款项。也有一些是作为“奖励基金”设定的,例如要求继承人大学毕业、成家或是达到一定工作年限才予以发放。但地产和信托基金专家南希·法克斯并不赞成这两种方式,因为未来难以预料,且这种鼓励基金也有不少漏洞可钻。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不愿讨论钱,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知道他们的真实身家,以及能够从父辈处继承些什么。在美国,虽说成年子女没有权利花父母的钱,但鲜有继承不到一分一厘的。

  法克斯说,她有个客户“非常爱孩子,同时也非常积极地寻求各种方式将财产捐给慈善组织”。这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已经给予了孩子们上佳的教育、名贵的礼物以及部分生意。“他感到自己和孩子都很有福气,他深信额外财富应捐赠给慈善事业。”

  (作者罗克珊·罗伯茨 杨宁昱/译)

  ■延伸阅读

  富裕病毒,

  你的孩子能幸免吗?

  这股“富裕病毒”正席卷全球,从美国、日本到中国……

  好好待你的小孩,但不要给他们太多财产

  这是2005年1月,美国《商业周刊》出版的“2005年最佳观念”专题报道开始的第一句话。配合一张皱着眉头、不开心的小孩照片。这句话格外引人好奇:为何要这么郑重其事地谈这事?答案在文章中的一个单词——富裕病!

  长期以来令人闻之色变的禽流感,让大家看到富裕病的英文时,感觉好熟悉。没错,富裕病这一名词是1990年代后期才发源于美国,由两个单词“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合成,指那些由于父母供给太多,造成孩子过度沉溺物质,生活缺乏目标等后遗症。

  童年富裕、长大负债

  美国年轻破产族,每年增加16%,当美国婴儿潮世代到达人生成就最高峰,即将拥着410兆美元退休,甚至将财富传承给下一代的阶段,却突然发现,他们的儿女或孙儿女,正受到富裕病毒的威胁。

  根据美国消费者联盟的一项调查:2009年有41%的大学生,有超过三千美元的信用卡债,比2000年增加了77%;25岁以下因为负债而破产的人数,过去十年也以每年16%的速度快速增长(25岁以上破产人口的增加速度只是5%)。不是因为年轻人没钱,而是因为他们太爱乱花钱,所以,如今美国许多大学将消费性负债,列入学生退学的评量因素之一。

  教导正确用钱观念,为自己负责

  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但这并非打不破的魔咒。深入了解一些能够富过好几代的家族,对如何与财富相处,都有非常严谨的教养。譬如德国最老的投资银行梅兹勒家族,富过三代的秘诀只有一个:不把孩子关进“金鸟笼”:他们的小孩上地区最普通的学校,每天走路去搭公交车上学,与所有同学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吃同样食物……

  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沃尔玛集团的华顿家族,已逝的董事长山姆·华顿,奉行的财富教育核心理念是“劳动让人有价值”。老华顿从来不给孩子们零花钱,他的四个孩子很小就开始打工,在商店里擦地板,帮忙修补仓库的房顶,晚上帮助装卸简单的货物,老华顿则根据一般的工人标准付给他们工资。

  美国兴起反思浪潮

  五分之一的富豪宁捐出财富不留给子女,今日的美国,百万富翁在十年内成长了400%,对财富却出现了反思的浪潮:2003年,哈佛大学募款人柯立尔估计,全美 320万名百万富翁中,约有60万人因担心会宠坏子女而将捐出大笔财富。他说:“许多新富之家希望子女只享有中产阶级的生活形态,好让他们拥有快乐婚姻,并且养育快乐子女。”

  对富裕人口也快速增加的华人社会而言,如何恰当地给孩子金钱、资源?正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中国传统上避讳谈钱;其次,我们的传统都还是留遗产给孩子,而非将财富留给社会。台湾著名企业奇美创办人许文龙曾在一次演讲时表示,他有二女一男,但三个子女现在还不知道,老爸到底会不会留财产给他们。他说:“我钱很多,留一些给子女到底要留多少?”这个问题对他而言,远比经营事业还困难。

  这个艰难的抉择对大部分中国人的父母而言都不是简单的事。从事跨文化本土心理学研究的中研院院士杨国枢指出,包括台湾、香港、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等东亚儒家文化圈,是集体主义的社会,“至今我们民法的‘父债子还’,还是延续这样的传统家族精神。”

  据一项国际调查显示:继承15万美元以上财产的小孩,两成放弃工作,多数一事无成;他们得到越多,越不满足,甚至失去奋斗目标。

  本版资讯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