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铁路华工百年前如何生活
美国早期铁路修建,有华人劳工的血汗付出。资料图片
华人劳工对横贯美国东西的太平洋铁路有哪些贡献?他们在美国如何生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将随着“美国铁路华工村落田野考古调查项目”的进行而得到解答。南都记者了解到,由斯坦福大学组织的研究团队正在江门进行为期10天的调研。野外考察时,墙缝间的瓷瓦碎片、垃圾场都成为了他们的研究对象。
11月21日,研究团队在开平仓东教育基地分享了在江门调研的发现和体会。当天,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专家谭金花作了《北美华侨百年史》讲座,介绍了1848年-1949年期间,五邑华侨出洋的原因、唐人社区、北美铁路与中国筑路工等华侨历史。
研究团队前往多处考察
从11月15日至11月21日,7天时间里,研究团队前往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新会学宫、马山公园、金牛山义冢、开平赤坎古镇、自力村碉楼、开平档案局、开平仓东教育基地等地进行调研考察。其中在开平仓东教育基地的调研是研究团队的重点工作。
考察团团长、斯坦福大学苏成捷(Matthew HSommer)教授表示,这一研究项目以在美中国铁路工人为主,同时也关注铁路修筑完成以后这些人的生活状态。研究的目的则在于了解华人劳工对美国西部的地理景观和社会人文作出了哪些贡献。目前,斯坦福大学已有许多关于华人劳工的照片和图片等,但却没有任何出自华人劳工之手的文稿。而来到江门以后,来自美国及亚洲国家的历史学家以及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将联手合作,寻找新的历史素材,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重估这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
考察百年前华工生活
华人铸路工在美国如何生活?建立起什么样的社群?他们修筑的铁路对远在中国的家人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研究团队的调研内容。在11月21日的分享活动中,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动物考古博士R yanK ennedy称,他在调研项目中主要进行的是动物研究,在铁路华工的生活区域进行研究时,发现了100年前的鱼刺、鸡、鸭的骨头,他希望通过在江门进行的实地研究,了解华侨在家乡的食物以及在美国的食物,发现其中的共同与不同之处。
台山籍华裔、斯坦福大学考古学学生伍颖华则提出,她了解到一部分华侨到美国之后的生活情况,但不知道他们在中国如何生活,因此希望挖掘出一些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具体研究方法上,伍颖华举例称,希望知道当年的五邑人是在哪里扔垃圾,从而可以通过地下考古的方式,了解100年前的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北美铁路华工主要来自江门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北美铁路与中国筑路工的故事背景,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专家谭金花11月21日在开平仓东教育基地作了《北美华侨百年史》讲座,介绍了1848年-1949年期间,五邑华侨出洋的原因、唐人社区、海外排华、侨乡筑梦、北美铁路与中国筑路工等华侨历史。
据谭金花介绍,江门是北美铁路华工的主要来源地,大部分北美华侨的祖籍地都是五邑。上万华人劳工之所以会成为北美首条跨州铁路的铸造者,则因为中华民族的勤劳传统。谭金花称,有历史资料显示,当时的中国人在拿更少工资的情况之下,愿意做更多的事情,因此能够得到雇主的青睐。
据了解,2015年是北美首条跨州铁路引进华人劳工参与修筑的第150个年头。一万多名华人劳工在整个修建过程中功不可没。但这些华人劳工却未得到过应有的重视。人们对他们的情况也所知甚少。
因此,未来调查团队将从考古学的角度,在中美两地挖掘华工的生存故事,让世人对华人劳工能有更多的了解。
背景
最先发出招募华工的倡议者查尔斯·克劳克在萨克拉门托的一次庆祝会上就曾说过,“我愿意提请各位注意,我们建造的这条铁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被称为中国的劳动阶级——— 归功于他们表现卓异的忠诚和勤劳。”但遗憾的是,在美国太平洋铁路通车的庆功仪式上,没有一个华人面孔,这些真正的筑路英雄没有资格参加最后的通车仪式。这也是五邑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开启此次考古调查项目的重要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