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林:美国霸权政策是伊拉克乱局祸根
伊拉克政府军称“已重获主动权”
当前,伊拉克局势引发世界关注。6月10日和11日,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占领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和萨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萨达姆的老家),并不断向首都巴格达推进。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发表讲话,称美方仍有多种选项,但不会对伊派遣地面部队。
伊拉克局势恶化的直接诱因是中东剧变。 2011年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大剧变,造成部分国家政权更替和政局动荡,无政府状态加剧,由此为“基地”等极端势力滋生蔓延提供温床。尤其叙利亚内战持续三年多,吸引了全球“圣战分子”,并以此为集散地,向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地区邻国扩散。“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正是在叙内战白热化状态下应运而生。该组织在叙伊跨境作案,使一度平静的伊拉克局势重新动荡。据统计,2011年初时,伊拉克恐怖袭击事件每月平均300多起,2013年高达每月1200多起。据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UNAMI)统计,2013年伊拉克死亡人数达7818人,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2014年以来,随着叙利亚政府军节节胜利,尤其三四月份收复北方重镇霍姆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在叙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活动重心转回伊拉克,使该国安全局势更趋恶化。仅2014年前4个月,伊拉克就有4000多人伤亡。6月后的头10天,全国已有500多人丧生。伊拉克已成为“全球最危险的国家”。
伊拉克由稳定绿洲变成恐怖渊薮,真正祸端是美国的霸权政策。 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伊拉克尽管遭受国际制裁,但政局总体稳定,教派矛盾也不明显,“基地”更无立足之地。正是美国打着“反恐”名义的军事入侵,打碎了伊拉克原有国家机器,美国量身定做的“议会制民主”,又激活了该国教派矛盾,并导致中央软弱无力,社会混乱无序,从而使伊拉克出现了土生土长的“伊拉克基地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的前身)等恐怖组织,并将国家带入动荡与恐怖交织的恶性循环之中。
美国只管制造麻烦,却不管收拾残局。眼见伊拉克乱局难控,不断消耗美国国力,美国索性撂挑子走人,从2008年逐步撤军直至2011年底完成。 这种不负责任的撤离,又造成伊拉克安全防卫能力骤然下降,军队士气低落,装备很差,又无美军情报支持,很难应对严峻的反恐现实需要。 今年年初,“伊拉克和黎斗特伊斯兰国”占领安巴尔省重镇费卢杰,政府军与其交战半年时间,仍未夺回控制权。这次极端分子携重武器攻占摩苏尔,伊安全部队军事装备反而很差,只能望风而逃。伊拉克总理马利基想通过加强集权来控制局面,但“民主政体”使各派各行其是,马利基2008年以来的集权尝试,遭致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强烈反感,教派矛盾更起加剧。伊拉克中央政府陷入“不集权则无法对付恐怖主义,集权则激化教派矛盾”的两难处境。
伊拉克困境仅仅是美国对外政策“负能量”的缩影。事实上,叙利亚内战、利比亚乱局、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的出现,同样与美国中东政策有关。 进一步看,这是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有问题。几百年来,美欧等西方国家长期占据世界主导权,由此形成“强权即真理”的惯性思维和居高临下、恃强凌弱的行事风格,其鲜少以平等心态对待非西方国家,更不把这些国家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当回事儿。正是这种偏狭的霸主心态作祟,才使美国会为了“9·11事件”中几千名美国人的生命,便以“莫须有”罪名,对作为主权国家的伊拉克大打出手,形成了伊拉克如今难以收拾的局面。
(田文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