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一九五零年《人民美术》研究展开幕
9月30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一九五零年《人民美术》研究展”在我校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校党委书记朱孔军、副书记刁振强、副校长何景陶出席开幕式,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胡庭胜、音乐学院院长杨天君、研究生院副院长安宁、继续教育学院书记刘奕涛、副院长梁晓庆、幼儿园副园长陈凤娇等学校机关部处及音乐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兄弟单位师生,中山大学冯原教授以及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师生近300人一起参观了展览。通过展览再次回望开国气象,那些特殊的感受、特别的印象,仍然让人激动、让人感慨万千、让人荡气回肠。这次展览也是美术学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全院师生的爱国热情,凝聚学院建设的精气神,推动学院发展的重要举措。
“适逢新中国70周年华诞,我们美术学院想用一次重要的展览来庆祝,通过作品回望70年前,完整系统地介绍了当时的社会变革,是庆祝的最好方式。”美术学院院长方少华为展览作了序,希望通过版画的艺术形式,真实地还原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景象和祖国发展的历程,让参展者看到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对新中国的向往。
此次展出的64幅版画作品,创作年限在1949-1950期间,是美术学院从中国当代艺术档案库100多幅作品里挑选出来的精品原作,全手工制作,色彩历久弥新,非常珍贵且具有代表性。
为了展现这些珍贵的作品,美术学院重新装饰了展厅,粉刷了地面和墙面,墙面采用了与天安门相同的红色色调,重新设置展厅灯光,更好地呈现这些版画的美感。传统的艺术在现代化的展厅里展现出来,衬托画作震撼人心的美,更能被年轻人所接纳喜爱。
《人民美术》于1949年创刊,至1950年出版了6期后停刊,直到1954年复刊改名为《美术》至今,当时出版的6期《人民美术》原件也从北京运来了华师。这六期《人民美术》集中国美术大家之杰作,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的发展状况,是新中国版画研究最原始的“第一手”资料。由于原件年代久远,需要小心保存,展厅里特地设置了玻璃橱窗展示,准备了复印件以供参观者翻阅。
新中国成立之后,艺术开始为人民群众服务。版画具有容易复制宣传的特点,能够为人民大众所欣赏传播,比传统艺术宣传的影响力大,让基层人民可以看到新中国的发展,了解新中国的具体政策。美术学院副院长罗广表示,这些画更加贴近当时人民的整体精神风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丰富。
筹备这次展览花费了一年时间,期间方少华和罗广总共去了3次北京,在中国画院的中国当代艺术档案库挑选画作,并协商展览相关事宜。这些原作从北京经过复杂的租借、保险和运输过程来到广州,由专业的运输和艺术品公司协调,严格地按照画廊制度把关,展厅设置安保人员进行监管。
“这些画作具有年代感,是那个时代一些特有的印记。”陈凤娇认为展览非常有意义,恰逢近期正在准备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打算组织学生过来美术馆学习参观,了解新中国是如何给人民带来新的希望,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意识。“作为人民教师,能够在祖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之际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断地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培养新一代优秀的祖国人才,我是非常自豪的。”
“此次展览不仅与我的专业对口,可以丰富我有关美术的知识,也能让我更加感受到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出现的新气象。”美院2019级学生黄舒怡感触较大的是《四季图》这幅作品,不仅排版和色调吸引人,也让她感受到了新中国生机勃发的热情。她表示这些作品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见证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见证国家如何走向繁荣富强。
“祝祖国生日快乐。这些年,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让我十分感慨,我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到骄傲,也希望祖国以后能够更加繁荣富强。”美院2019级学生谭艳林认为此次展览十分有意义,不仅能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专业水平,开阔视野,还让学生领略到了别样的大师风采,感受祖国艺术的发展。
此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一九五零年《人民美术》研究展”,将会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免费开放到11月中旬。11月10号,美院将召开全国学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知名的国家级版画理论家、艺术评论家,以展览为中心共同研讨,为本次展览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作者/通讯员:陈琳 邱露英 胡心悦 | 来源:美术学院 | 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