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绘就惠州新农村 1043个行政村更美

12.08.2017  11:11

  位于龙门县北端的蓝田瑶族乡上东村,群山环抱、土地瘠薄,基础非常薄弱。去年4月,市委办进驻开展帮扶工作,新建卫生站、改扩建村文化广场和村公共服务站、建设幸福安居工程示范点、规划建设13个分散式污水处理湿地、对部分硬底化的道路亮化……随着一系列工作的推进,上东村正从原来的落后贫困村嬗变为幸福新农村。

  上东村的美丽逆袭并非孤本。从2014年起,我市连续启动博罗、惠阳、惠东、龙门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新农村示范片。

  为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市提出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通过创新实施百局扶百村、百企扶百村、百会扶百村“三个一百”结对帮扶活动,凝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着力推行“3 3 X”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模式,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让广大农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如今的惠州,从干部到群众,从企业到协会,从城市到乡村,大家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促进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等“三美”同频共振,内外兼修,力塑新农村建设的“惠州样本”。   

博罗松树岗村开展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来村容村貌大变样。 图片由博罗县委农办提供

   抓两头带中间

   两头”引领高标准建设新农村

  位于罗浮山南麓的松树岗村,自开展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来,投入近3000万元,主要完成了村庄综合整治、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绿化美化亮化等42个项目,村容村貌大变样。

  松树岗村,正是博罗县“七星耀罗浮”的起点,该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正在走上村美、民富、善治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作为全省首批14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之一,博罗县坚持以点带面、连线成片,以“七星耀罗浮”为主题,积极打造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乡村旅游的首选区、农民增收的先行区和文化建设的展示区。

  截至目前,博罗县累计投入2.95亿元,已完成建设项目253个,初步打造了“三园四海”(新作塘村“航天农业园”、埔筏村“岭南风情园”、郭前村“水产业观光园”、澜石村“醇香酒海”、松树岗村“烂漫花海”、西群村“清幽竹海”、酥醪村“道庭境海”)七个示范村,形成“七星耀罗浮”格局,取得明显成效。

  博罗县的新农村建设只是全市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抓好新农村示范片提升,“另一头”则以点带面,努力抓好150个示范村创建(46个省定贫困村、102个市定贫困村、2个老区示范村),全面推开新农村建设,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示范片的示范引路,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的以点带面——意味着这“两头”,将引领惠州全市高标准建设新农村。

  记者了解到,我市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截至今年6月,累计投入资金5.9亿元。其中,省级专项资金1.59亿元,撬动社会、整合部门和发动乡贤、群众筹措3.7亿元,启动实施303个建设项目,其中280个项目已竣工完成。

   创新“三个一百”机制

   荡开“同心圆”凝聚各方力量智慧

  贫困村如何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如何创新帮扶路径,让贫困村由“后队”变“前队”,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基于此,我市出台《惠州市“三个一百”参与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百局扶百村、百企扶百村、百会扶百村,在160个市直部门和驻惠单位与省、市级相对贫困村结对帮扶的基础上,遴选出100个以上社会组织、100个以上民营企业分别与省、市级贫困村全面建立结对帮扶共建关系。利用2年时间结对帮扶共建,争取到2018年底,“三个一百”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宫衍岭和他的同事们每周都要去一趟惠东县安墩镇水美村。此前,我市惠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水美村建立起帮扶关系,作为该社工服务中心主任的宫衍岭,已经去过几次水美村。

  经过多次调研,宫衍岭和他的同事摸清了该村区位偏远、青壮年少、留守老人小孩居多的现实,决定在这里成立儿童之家和举办关爱长者的活动,由10多名督导组成员按两人一组,根据儿童的愿景安排专属的成长空间,以及根据老人的需求给予陪伴、医疗支持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221家企业和100多家社会组织与这些贫困村建立帮扶关系,保证了每个贫困村都有企业和社会组织对接帮扶。

  “三个一百”,如同一个同心圆,正凝聚起不同领域、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人们的力量和智慧,聚力贫困村新农村建设。

  在市扶贫办负责人看来,社会组织、民营企业人才多、资源广、专业性强,它们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是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多层次、多形式参与精准扶贫,开创了“资金 社会治理 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帮助贫困村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脱贫”。

   探索“十大扶贫模式

   输血变造血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乡村之美,不仅囿于山水美、生态美。在提升颜值的同时,如何同步实施产业植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光伏扶贫,是我市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在市府办驻村帮扶后,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建设了一个200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驻村干部游贤学称,该项目预计年收益20多万元,届时贫困户人均每年可分红2500元左右。

  不远处的多祝镇联新村的光伏扶贫项目日前竣工,这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光伏扶贫项目,投产后该村贫困人口人均增加收入将超过3000元/年。

  为确保我市光伏扶贫项目可持续有序发展,我市日前出台“光伏扶贫上网电价补贴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2017-2020年,有精准扶贫任务的县、镇、村、户建设的光伏扶贫项目享有上网电价政策补贴,对达不到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0.98元/度的光伏扶贫项目,由市财政进行补差,达到0.98元/度。

  产业扶贫是惠州实施的“十大扶贫模式”之一,此前还包括项目扶贫、光伏扶贫、就业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医疗保险扶贫等,多措并举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引进光伏项目,都是惠州激活贫困村“造血功能”的有效举措,体现的是市委、市政府“村村有物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收入”的总体要求,其目的是确保全市相对贫困人口今年全部脱贫,与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两大核心任务”,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3 3 X”模式

   青山绿水培育出农村经济新业态

  惠城区横沥镇黄沙洞村最近成了“网红”村。每逢周末,村里就会迎来大批游客戏水踏青。目前,村里已建起游客中心、农具展览馆,开辟了七彩花田、农业博览园、滨水栈道等旅游项目。黄沙洞村已成为惠城区建成的首个“三宜”新农村示范点。

  农村美是中国美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市开展了“美丽乡村”三大行动,让村庄“脱胎换骨”。通过“清洁先行”行动,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办转运、县区处理”的运作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通过“清水治污”行动,农村建起人工湿地系统及管网,原来浑浊发臭的污水变得无色无味、清澈透明;而“绿满家园”行动让一条条村庄“靓起来”,“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正成为现实。

  曾经,博罗县罗阳镇观背村在城镇化的浪潮中沦为“空心村”,老房子长期闲置,墙体剥落,长满苔藓,破旧不堪,不少出租作废品店或开了小作坊。2016年起,该村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并引入文化团队,为该村注入文化元素,一间间老房子成为文化团体的活动阵地。

  老房子成了文化小屋,韵味十足,也成了“抢手货”,众多文化团队抢着进驻。曾经斑驳的院墙美丽变身,院墙上400多幅、约2000平方米的精美壁画,成为村民的“心头好”。观背村蝶变成小有名气的文化村、壁画村,吸引了一批批的游人前来游玩观赏。

  当前,作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重点,全市省市贫困村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垃圾整治、清运机制,落实门前‘三包’,改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目标任务,结合“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大力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力争今年完成生活污水处理、泥砖房改造、村道硬底化等最紧迫的基础性工作。

  村道硬底化建设让出行更便捷,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让村民喝上干净卫生的水,村里建起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备了保洁员村里垃圾有人清、有人扫、有人运,房前屋后种了越来越多的树……一系列举措让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变得越来越美丽宜居。

  如何做到“先达标、后提升”?我市结合实际,以“一编二拆三清四改五建六美化”为抓手,大力推进村镇规划、村容村貌整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基层治理等工作,力争到2018年省市贫困村全部达标,再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巩固提升,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上新台阶。

  随着“3 3 X”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模式深入推进,全市上下积极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层治理“三大工程”,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扎实做好示范村建设各项“自选动作”,我们欣喜地看到,“美丽经济”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同频共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相互交织,生态之美与生产之美相互融洽,铺就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华美转身,成为我市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统筹 本报记者田铁流

  采写 本报记者李燕文 袁 畅 田铁流

编辑: 谢志清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仅完成年度计划32%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纳入今年政府工作清单,进展备受关注。记者日前从市水务局获悉,至7月底,江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完成年度投资7611万元,投资完成率59.South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