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全面从严治党成果

11.05.2016  11:24

  中新网广州5月10日电    据南粤清风网10日消息,广东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排查工作以来,群众能鲜明感受到,基层党员、干部吃拿卡要的行为少了,自身的合法权益有了保障。

  “以前涉及集体利益的事几个村干部在饭桌上就敲定了,搞农村基层排查以来,好几个村干部受到了处分,现在有什么事情都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某村村民这样说。

  “拿到了种粮补贴,我一家都很高兴,感谢党和政府搞的农村基层排查工作。”梅州兴宁市大坪镇某村村民说。该镇通过农村基层排查工作追回被骗取的国家种粮补贴资金26万余元,14人受党纪处分,6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保障了涉农资金的专款专用。

  江门市新会区沙岗村在农村基层排查工作中彻底清理违规合同和违章建筑,盘活首层商铺物业8100多平方米,为村集体增加现金收益9500多万元,村民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广东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排查工作以来,群众能够鲜明地感受到,基层党员、干部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的行为少了,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了,自身的合法权益有了保障,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一竿子插到底”——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向基层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治理关乎政权巩固”。王岐山同志强调,要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基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群众利益,让群众看得到、体会得到、享受得到全面从严治党成果。“我们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在2015年的全省基层工作会议上强调,并要求省纪委切实查处小村大腐、小官大贪案件,推动基层治理。

  省纪委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推进基层反腐、深化基层治理工作部署,从2015年4月起组织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排查工作,要求基层认真排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等领域、农村“三资”管理使用、涉农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以及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窗口行业和领域等五个方面的违纪违法线索。

  “‘蚁贪’成群,其害甚于‘虎’。开展基层排查工作是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举措。”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不仅言传,而且身教,开展排查工作以来,先后赴全省大部分地市的40多个县(市、区)、近100个镇(街道)对排查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推动排查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全省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基层党委和纪委具体实施、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越到基层主体责任越向党委倾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江门、汕头、茂名等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协调推动排查专项行动,广州、佛山新任纪委书记一上任就对排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大部分县(区)党委书记、所有镇(街)党委(党工委)书记均在排查一线负责。

  为将排查工作责任落实到基层,各地加强谈话提醒和问责工作。汕头市纪委书记钟挥锷约谈了7个区(县)的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和部分镇(街)党委书记;茂名化州市纪委对1名镇委书记和4名镇街纪委书记进行约谈提醒,诫勉纠正。

  “拉网式全覆盖”——

  全面起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

  自2015年4月省纪委部署排查工作以来,各地按照全覆盖、不遗漏的排查要求,对象上包括所有与基层履职相关的人员,内容上对照五个方面排查内容,对本区域基层违纪违法线索进行了“大起底”,并以村(居)为单位登记造册,逐级上报备案。

  各级纪委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拓展线索摸排的深度和广度。汕尾市统筹整合纪检监察力量,成立若干联合排查工作小组,对镇(街)纪检人员实行地域回避,开展分片联合、交叉排查工作。梅州兴宁市水口镇结合镇领导驻点直联和干部驻村工作,带案下访、进村入户搜集线索,活动开展以来,镇村干部累计走访群众600多户,每位班子成员走访群众15户以上。潮州市潮安区自将排查范围延伸至区直单位,59个区直单位划分为3个大网格,每个单位为1个小网格,“网格化”推进工作。中山市东区重点调动审计、公安、综治、综合执法、农业等部门的工作力量,部门之间充分沟通配合,利用信访举报、年度审计、专项检查等方式多措并举,全面扩大线索来源。

  据悉,本次基层排查实施动态更新和逐级比对制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本级信访举报情况,由专人负责线索总表的动态更新,每月初逐级报上级纪委比对备案。基层纪检干部普遍反映,线索滚动排查机制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让各级党委、纪委不敢懈怠。

  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共排查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39703条,重大线索5107条,对全省基层政治生态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

  “拍苍蝇零容忍”——

  深入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马坝村东华围村小组原小组长徐焕礼和原会计徐神发利用职务便利,伙同其他干部和村民代表,收受当地某房地产公司贿赂80万元后私分,帮助该公司长期低价租用村小组集体山地,均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八个月。

  连州市西岸镇水利所原所长、农业办原副主任何文海利用其负责经办贫困村庄搬迁安置项目的工作便利,伙同其他农户利用虚假资料套取国家安置补助资金共计50万元,受到开除党籍处分,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共立案14598宗,结案10826宗,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685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958人。

  “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嗡嗡乱飞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的讲话切中要害。

  “苍蝇”数量多、分布广,如果说“打虎”需要的是雷霆之势的魄力,那么“拍蝇”则更加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推动排查工作取得实效。

  广州市增城区建立各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在查处石滩镇增塘村村官受贿窝案中,充分发挥区纪委派驻纪检、石滩镇纪委和检察机关等单位的办案合力,多方同步开展调查工作,短时间内就查处了增塘村17名村两委干部在房屋拆迁项目中收受贿赂191.6万元的违纪违法行为。

  云浮市云安区纪委实行委局与纪检组、纪检组与纪检组、委局与区直单位的联办协作机制,有效缩短了办案周期,实现了案件质量与数量的双提升。2016年1至4月,全区纪检监察机关新立案30件30人,同比上升57.9%。

  在查办典型案件的同时,各地注重举一反三,解决批量问题。化州市针对惠农补贴、“吃空饷”、干部作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拉开“围剿网”,强化问题整治,取消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低保家庭757户;核销不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危房改造户835户;清理违规借调人员813人、临聘人员1062人、各类“吃空饷”人员377人。

  为加大排查工作特别是案件查办工作力度,省纪委确立了“省包县、市包镇、县包村”的领导包片和包案督导机制。去年,省一级共有26名领导参与包片包案工作,包片区域26个,重点督办线索53条,立案7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4人,移送司法机关10人;今年,省纪委、省监察厅、省预防腐败局11名领导和11名室主任分别包片联系22个县(市、区),目前已全部确定重点包案线索。各市、县(区)纪委也均确立包片包案机制,重心下移,责任到人。

  “扎篱笆谋长远”——

  建立健全防治基层贪腐的长效机制

  “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农村基层违纪违法线索量大面广,可再生能力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层贪腐问题,就必须在批量消解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源头治腐。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同时,针对排查中发现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认真查找制度建设、监督管理上的“短板”,综合施策、以案治本,为推动基层治理、净化政治生态积尺寸之功。

  佛山市将排查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部署、共推进,印发《关于加强预防腐败机制创新和风险防控微观制度创建工作的通知》,重点推进25项任务,并统筹创建村级权力清单、村民自治章程、农村廉情预警等微观制度,鼓励基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差异化改革探索。

  湛江市将建立“三资”服务平台作为有效遏制农村基层腐败、化解基层矛盾的有效途径,全市所有镇(街)在2015年底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清查该市拥有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约120亿元,清理村级经济合同26610份,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茂名市利用《茂名日报》“廉洁茂名”专版、政务公开专栏、“村村通”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通报曝光专项行动查处的典型案例28个,编印典型案例教育读本,利用茂名监狱这一“特殊课堂”,以身边案例警醒教育基层干部,强化以案治本作用。

  广州市增城区在剖析增塘村两委干部集体受贿案件中,对村社干部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等现象进行深刻总结和全面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推广成立“民主议事厅”,完善“民主商议、一事一议”制度,着力打造公开、公平、民主的决策平台;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黎冲村在村民大会通过村民自治章程,以制度和规矩约束“村官”;汕尾市陆河县设置了县“三资”交易总平台和7个镇分平台,促进村、组集体资产透明管理和优化配置。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把排查工作纳入全省基层治理的总盘,督促各地进一步开展廉洁镇村创建活动,推动19603个行政村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19251个,占98.2%,选举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7.36万名,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制度约束。

  此外,今年以来,为防止在正风肃纪的环境下某些基层工作人员出现庸政懒政怠政的思想,广东省纪委围绕在服务基层为民办事方面能快不快、在承担监管责任方面不敢担当、在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方面拖延不办等“为官不为”10种具体表现,在南粤清风网、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开辟“为官不为”曝光台,逐月曝光省和各地典型案例18起,通过通报曝光传达明确信号,任何党员干部既不可乱作为,也不可不作为、慢作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