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寻找63年前失联妹妹 视频通话泣不成声

14.07.2016  14:15
李向义提议扩大查询范围,最后查到了一个叫霍桂珍的老化肥厂工人,与要寻找的幺玉珍信息极其吻合。李向义紧张地拨通了霍桂珍儿子的电话,一番询问后终于确定霍桂珍就是霍玉珍(幺玉珍)。其实,李向义何尝不是动了真情,当他报喜电话打到北京时,他只说了一句“找到了”,眼泪就刷刷流了下来。

(原标题:打开的那刻耄耋老人泣不成声(组图))


李向义右在向居民了解情况


李向义(左)正在查找线索

  6月27日,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平凡的一天,但对于87岁的杨少和,这一天足以让他记住一辈子。自从63年前他和妹妹在北京短暂见面之后,兄妹就失联了,如今,虽然妹妹已经不在了,但是老人找到了妹妹的3个孩子。老人找到了外甥后就迫不及待地找人帮忙,他想用电脑和外甥视频,看看外甥的样子。视频刚打开的一刹那,两边都泣不成声。帮杨少和老人穿越60年、跨省千里寻亲的是绥棱县公安局上集镇派出所民警李向义。

  一个寻亲电话引出一段故事

  6月12日,正在所里值班的李向义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求助电话:一位原籍绥棱上集镇的老军人杨少和(原名幺玉堂)想寻找他失散60多年的亲妹妹。年代太久远了,老人能提供的线索仅仅是妹妹的名字幺玉珍。这让李向义犯了难,60多年前都是原始的户籍档案,所以找到的希望很渺茫。

  李向义将担忧对老人说明后,电话那端的老人瞬间哽咽,沉默良久,老人沉重地说:“他已经87岁了,当兵转业后定居北京的这些年始终在找妹妹,可是毫无结果。当年参军时不辞而别已经辜负了母亲,战场余生更让他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如果有生之年能和唯一的亲人——妹妹团圆,这辈子再无遗憾。”听到老人的诉说,李向义沉默了。团圆是一种归属、一种沉淀,终生无法割舍。半个多世纪的离别让其动容,如果能再见那将是一段传奇。同时,作为上集老乡,他对这位老军人由衷敬佩。于是下决心要帮助他,“您放心,我会尽最大努力帮您寻找亲人。”李向义说完后挂掉电话。

  挨家挨户查询

  跨省寻亲终于找到

  63年了,如今的上集镇,没变的只剩这个地名。大海捞针般寻找一位80岁的老人,谈何容易。李向义根据已知线索迅速理出了头绪。幺玉堂的母亲幺费氏去世后,妹妹被寄养在二姨霍费氏家中,由此可以断定其母亲姓费。李向义很高兴,上集不大,这个姓氏也不多见,查找难度降低了一些。他开始走访镇上80岁以上的老人并挨家打听,一周内,李向义走遍了上集的9个行政村,但一无所获。妻子看着他满嘴的大泡忧心不已,主动把寻人信息发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扩大查找范围。

  周末,李向义顾不上休息,跑到镇上查访。功夫不负有心人,好消息终于传来,李向义找到了目前在秦皇岛居住的费永庆儿子费起学。“我知道幺玉堂这个人,他母亲幺费氏是我三姑。”轻轻的一句话,让李向义欣喜若狂,他终于看到了希望。但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的心情坠入谷底,“我只知道这些,其他的并不清楚。”线索中断了,但李向义没有灰心,他通过费起学打听到霍玉珍嫁到了绥棱,小叔子刘真是原绥棱发电厂的工人。

  李向义又赶到绥棱县电业局 (原绥棱发电厂)查询刘真的情况,但刘真已去世多年。通过刘真的三儿子,他得知霍玉珍曾经在吉林省四平市太平川的一个化肥厂工作。仅有的线索不能放弃,他打电话到太平川镇,然而通过户籍查询,当地并没有叫霍玉珍或者幺玉珍的人。查找再次陷入僵局。李向义提议扩大查询范围,最后查到了一个叫霍桂珍的老化肥厂工人,与要寻找的幺玉珍信息极其吻合。李向义紧张地拨通了霍桂珍儿子的电话,一番询问后终于确定霍桂珍就是霍玉珍(幺玉珍)。遗憾的是,霍桂珍已经去世5年了。

  找到亲人

  视频通话两端泣不成声

  杨少和老人终于了却心愿。虽然没能找到妹妹,耄耋之年能与失散的外甥、外甥女、表弟取得联系,也特别激动。颤抖着双手按下电脑上的视频键,还没等说话眼圈就红了。一旁的李向义怕老人太激动,赶紧规劝。老人的激动之情实在掩饰不住,连声说,这辈子是没有遗憾了。

  其实,李向义何尝不是动了真情,当他报喜电话打到北京时,他只说了一句“找到了”,眼泪就刷刷流了下来。烈日下,那挨家挨户的走访;深夜里,一次一次电话的核实,他已经当做在寻找自己的亲人,他的努力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