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十字街忆旧

04.11.2014  13:01

  有着世界客都之称的梅州,在日新月异的新城之中,静静而清澈的梅江河之北仍然保存着一座百年历史、由凌风西路与西区市场,中山路和油罗街交错而成的、被客家人亲切称为十字街的老街。

  虽然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我们生活的城市也一天天地改变,但在心灵深处,十字街永远装着我们快乐时光的记忆。

  记忆中的十字街周围几条街道,是市区商业中心。银行、布匹店、百货店、食品店、糖果店、日杂店、水产店、酒楼林立。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的商贩在沿街串巷叫卖麻糊、绿豆沙、仙人粄、豆腐花、肉丸、茶蛋等。每到夜幕降临,煎味酵粄、腊味饭、腌面、炒米粉等食肆摆在骑楼边,灯光闪烁,食客众多。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食品公司十字街店是梅城最大的食品街店。当时是计划经济,居民买猪肉都凭票供应。每天早上天还未亮,附近居民就在店门口排队买猪肉。当时店里卖的大部分是冻肉、腌肉,如有新鲜猪肉供应,居民都会很高兴。中山街毗邻十字街口的彭屋巷侧,有一个专补尼龙袜的摊档,女档主手工之精湛,补好的尼龙袜完全看不出接口,令人惊叹不已。全城居民大部分人都光顾过这个摊档,我们更是常客。

  旧时梅城传说有“四怪”,其中一个怪就是“西门有个怪,么山有柴卖”,指的就是十字街边的西区市场。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梅城居民还没有烧煤炭,家中的厨房燃料都是用木柴。这些木柴大都由城西明阳村的村民或载或挑到西门一带卖的。也有些是由商家从长沙圩买来然后出卖的。故称有这一“”。读书时,我们经常在西区市场买蔬菜,几角钱就能买一把包菜、花菜、大蒜。时常为节约几分钱和菜农讨价还价。

  十字街背临梅江,在那梅江通航的年代,码头众多。这些码头供居民挑水、洗衣、商铺起落货物。每到载货(人)的轮(木)船靠岸,码头上下到街口人流如过江之鲫,熙熙攘攘。孩童时,我们经常打着赤膊在梅江河中游泳、嬉戏;在沙滩上掏蚬子、玩潮泥粄雕刻,至今仍回味无穷。

  记忆中的凌风路,改革开放后,梅城的金银首饰店大都开设在这条街上。炒黄金、炒外汇、炒股权(证)的人都聚集在这条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刚刚设立股票市场,梅州很多企业转制为股份公司,希望乘此东风上市。好几个转制公司都内部发行股票。一时间,凌风路成为重要的股票交易集散地,白天夜晚万人空巷,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们每当谈起那个时期的情景,仍津津乐道。

  当热闹与奢华扑面而来的时候,怀想曾经经历的朴素、简单生活,看到渐行渐远的过往记忆,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难免会有一丝伤感,真是时光易逝,人生如梦啊。

  日前我重回十字街,寻找梅城的旧影,追忆往昔时光。梅江两岸,碧水蓝天,与两岸高楼交相辉映,宛若一幅清新美丽的图画。凌风路、中华路、辅庭路、油罗街……古老的骑楼、斑驳的街道,展现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卓越多姿的风采。虽然梅城的城市建设都向江南方向发展,但现在的十字街依然热闹,当年盛极一时的镜容照相馆、红星冰室及百货大楼等芳踪依旧,无数的小吃店、满街飘扬的葱花腌面和三及第香味,总能唤起少时无穷的记忆,让人沉醉。一位在商店购物的老伯对我说:“老街虽老,却很亲切,东西也特别实惠。我虽住江南,但每天也经过剑英大桥,来到老街购物。”老阿伯的一席话说出了许多“老梅城”的心声。曾经的美好与宁静,虽在我们记忆的底片上渐渐发黄,而她的影子也慢慢成为一种弥足珍贵的记忆,让人苦苦追寻……

  漫步十字街头,除了浓浓的慢生活气息,这里沉淀的文化底蕴让人们深深地眷恋,也许是所有客家游子的心灵家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