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生日谎言(外二则)

20.10.2014  12:22

  ●漫心谷农夫

  老妈与弟弟在深圳定居多年,一年与我,母子见面仅匆匆数次,甚至电话也不多。老妈却总是为我找借口:我大儿子,他有心,就是工作忙,时间紧……说的人情真意切,而传到当事人那,却是面红耳赤,内疚自责。

  10月15日是老妈生日,心中暗想,母亲节我已专程去深圳陪妈妈几天,这次就打个电话祝福一下算了,礼物呢,回头再补吧。唉,我们都知道那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在。但,现实中,有机会尽孝时,却又不断为自己找借口。

  这不,那天一奔忙,竟然忘了。等到晚上11点,停下来时,才猛醒过来。急急拨打弟弟家电话。弟弟接,告诉我,妈妈已休息了。然后又说,哥,你有心啊,妈妈说中午你已专门打电话给她了,她很高兴啊。

  电话这头,羞愧难当,无言以对。心中唯有默念千遍:老妈,生日快乐。

  乡土花生,原味真香

  节前,拜访朋友,浅尝桌上花生。细细端详,纯种土生,其貌不扬,瘦小精壮。一粒入口,满嘴香浓,不禁张嘴频频,馋相百出。细问出处,乃深山农户出城赠送。一年区区数斤,实乃奇货可居。遂被人手赠玫瑰,将余下花生尽数拿回。

  国庆长假,予外地友人分享品尝。一碟乡土花生,竟让众多绅士名媛,急急咀嚼,赞叹连连,吃相全无。几度明求暗示,打包回城,奈何量少,难如人愿。

  此花生,无他,唯四字:原味真香。山珍海味遍地,乡土花生难寻。燕翅鲍,趋者众,满街张罗,俯拾皆是。但却难寻一粒乡土花生。皆因卖相不好,识货者少,且产量奇低,银子难挣。乡村风气日下,急功近利,此等花生,唯静待消亡矣。

  书债与微信

  数周前,得遇书缘,连得7本好书,心中窃喜,够看一阵子了。结果,仍高束书架,迟迟难下。抬头看架上书,低头看掌中机。时间去哪儿了?都让微信这骚娘们给抢了。

  日前,获同学慷慨借好书一本,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书非借不能读,确实在理。翻了半个晚上,仅读两章,微信中断三次,竟未能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掩卷感叹,确是好书,本应一气呵成,只怪自己定力太差,微信贱人骚扰。

  同学余大律师,将个人专著赠与我并题字:闲时翻翻看。此情是真,但此语是假。此书不能随便翻,一翻就着道。深入浅出,一本法律书,成了生活常识趣味图。

  又是微信,连响十几次,声声妖媚,字字勾搭。几次已上路,进了半截,又活生生拖出。佩服这骚货的纠缠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既然如此乱我心,难道还怕了你不成?合上书本,就算欠下读书债,也要收拾此货。

  来日夜晚,不看不回微信,望众圈友谅解。当晚微信过度,双眼昏花,瘫倒床头。靠清风吹开几页书,斜视片刻,也算是还债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