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我市作为“文化之乡”,向来崇文重教,多年来涌现了许多可亲可敬的优秀教师。值此节日之际,记者采访了我市四位不同类型教师,倾听他们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聆听他们的朴素愿望。
●本报记者 李少凤 见习记者 黄焱
李远程课后经常给学生们讲课。(吴腾江 摄)
33年教龄教师李远程:与学生互为良药
在梅县区大坪镇中心小学,记者见到了有着33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李远程:清瘦,体重只有95斤,两眼却很有神,说话条理清晰,语气平和。李远程患有严重的肾结石和慢性胃炎,常年深受病痛煎熬,发作时常痛得直冒冷汗,无法行走。可就是这样一副身子板,一上讲台时,他马上就变得生龙活虎。
“学生好比是我的良药。”他笑侃道,说来也奇怪,他上课时病情极少急性发作,痛得打滚一般都在课堂之外,即便如此,他也往往是到卫生站挂一瓶止痛点滴,稍微缓解就回到学校。只要和学生一起,他就充满活力。
不过,他又何尝不是学生的良药呢?专治那些调皮捣蛋、性格叛逆的孩子。小古刚入学时经常带头捣乱,很让科任老师头疼。李远程观察后发现小古的特点是聪明、组织能力强。于是,他为小古开了个“方子”:树立自信、树立威望、赋予权力、增强责任心。李远程先是不露声色地在课堂上提前泄露考试题目,结果,原本只有40多分的小古考了70多分。“没想到我也可以考得这么好,这个老师真不错!”慢慢地,小古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李远程又发现小古的作文素材很丰富,就是语言组织得不太好。他将其作文修改后,投送参加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竟获二等奖。小古十分欣喜,信心大增。在下一次班干部选举中,小古得到大家的拥护,当上一名班干部。后来,小古靠真才实学考了80多分,最后还被推选为班长。而班级在其管理下,成为一个团结友爱、欣欣向荣的班集体。如今,早已毕业的她在深圳当医生,20多年来,经常来电问候她心目中敬爱的李老师。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包括他那北大毕业后、如今在香港攻读博士的儿子。“与孩子交朋友”是他的教育秘诀。翻开他的笔记本,上面贴满他关于教育教学、教学改革的各种思考。他还是最先提出“异步教学”探索的第一批教师,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我只希望能多教给学生一点东西,希望他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李远程说。
房友梅用手语教孩子们“读”课文。(吴腾江 摄)
特殊教育老师房友梅:做一名爱的使者
“我不祈求学生们能考取重点大学,只希望他们学会生活自理,以后能有份工作养活自己,这就足够了。”对于从事特殊教育18年的市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老师房友梅来说,每每有学生向她报喜称找到工作了,她就由衷地感到欣慰。
1996年7月,房友梅从中山师范学校特教班毕业后来到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至今,一直担任聋哑生班主任工作,从小学一年级带到高三毕业。对她来说,每一个学生都似她的孩子。“爱的使者”,是房友梅对特殊教育老师的理解和定位,亦是她一直努力的行为准则。“我们就是爱的使者,把国家、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和爱心,传递给他们。”房友梅说,学校里这些孩子有的看不见斑斓世界,有的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言,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帮助。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房友梅经常自导自演课本剧。在上《草船借箭》一课时,她既当周瑜又当诸葛亮,肢体语言丰富,表情生动,把台下的学生都逗乐了。作为语文老师,她经常利用励志故事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相比于盲生,聋哑生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更强些。“但他们有话说不出,脾气大多比较急躁,需要更多的耐心教导他们。”学生小义防范心理很强,只要有人不小心碰到他,他都理解成“有人侵犯我”,经常无法自控地跟对方扭打起来。房友梅了解到,小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父母工作繁忙疏于对他的照顾和关心。为此,她与家长联系,建议家长至少每月来校看望一次,让小义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得到亲人的关怀,小义渐渐变得开朗自信,性情稳定,也愿意跟大家一起玩了。
工作虽然辛苦,但学生的每一个小小进步对房友梅来说都是极大的激励。“十几年下来,他们让我的心变得更宁静、更宽容。”房友梅也变得更有耐心、更有爱心。
廖展清(左三)与学生打篮球。(张炳锋 摄)
农村基层教师廖展清:留守学生的“大哥哥”
五华县双华中学数学老师廖展清年年带初中毕业班,既是班主任,又是教导主任。教育教学任务极其繁重的他,曾有4次机会可以离开农村学校,可他却选择了继续坚守。
双华中学目前住宿生约占在校生的八成,近半是留守学生。“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很多学生平时缺乏亲情关爱和教育监管,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习惯都需要矫正和引导。”为此,廖展清“以校为家”,常年住在学校,与学生同住同吃同学同玩。在课堂上,他是严肃的老师,虽然严肃,但学生评价他的课“生动有趣,容易理解”。在课外,他和学生打成一片,跟他们一起运动、吃饭,学生都亲切喊他“大哥”。
找学生聊天,是廖展清每天必做的事情。“跟他们闲聊,通常是聊家庭方面的话题,这样更容易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廖展清告诉记者,交谈的目的是了解他们拥有什么、缺失什么,才能明白他们需要什么。就是这样一种“走心”的相处方式,拉近了他们师生之间的距离。在生活起居方面,廖展清对学生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每天,他要去学生宿舍巡查4遍。有一次,学生李明在体育课上被实心球砸中头部,李明认为自己没什么事,但廖展清顾不上当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坚持载他到5公里外的医院检查,确认无大碍后才放下心来。
廖展清曾有到河南、珠海、深圳和县城重点中学发展的机会,都被他婉拒了。“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我,每每看到他们这些基础较薄弱的农村孩子取得巨大的进步,我感到欣慰,也更有成就感。”他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超过自己,走出农村,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成功。
吴思敏(中)经常与学生们打成一片。
90后教师吴思敏:巧用微信跟学生沟通
“只要付出了就会有价值。”在90后教师吴思敏心中,教师是一门燃烧生命的职业。早在高中的时候,她就坚定不移地将其作为职业目标,表现出了对教师的热爱。两年前,她从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回到母校嘉应中学任教至今。
昨天,吴思敏一打开微信,就收到了许多来自学生的诚挚祝福,让她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作为一名90后,吴思敏充分利用微信、QQ等工具,将其作为与学生交流的新手段。“学生不敢说、不想说的话都可以从他们的QQ心情、微信上发现。”吴思敏回忆道,刚入职的时候,学生认为她太年轻,不接受她,有名女同学甚至还在微信上抱怨。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二天在班上及时做了正面引导。“在这个年龄段,学生容易冲动,老师做好引导,给些时间让他们冷静思考,他们会懂的。”吴思敏认为学生和她的地位是平等的。课堂上点名时,她会将双手掌心向上,做出“请”的姿势。平时遇到女生,她习惯摸摸学生的头,像朋友一样相处。
吴思敏的教育理念堪称新潮:男生要做绅士,女生要成为淑女。在其带动下,班上刮起礼仪风。一次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因为感冒,讲台上堆了很多用过的纸巾。老师想扔掉这些纸巾,坐在前排的男生率先伸出双手说:“老师,垃圾桶在这,我帮您扔。”轻松活跃的班风也带动了富有激情的学风,在去年我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吴思敏带领学生从平时玩的桌游《三国杀》中设计出了“中学生《化学杀》游戏学习型卡牌”,并获得大赛一等奖。吴思敏告诉记者,今后,她希望自己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变着花样带领学生一起攀登科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