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企业老板转身为非遗传承人 詹树安恢复了传统汉饼礼制
詹树安
詹树安(右)和师傅姜台宾在研制中式茶点
初见詹树安,他身材高大健壮,头发光溜、墨镜加身,配以白衬衫、花裤子,颇为时尚,颇像韩国明星“鸟叔”。但交流下来却发现他不善言谈,是一个典型的务实肯干的本地人。
在他的介绍下,记者才知中式茶点(汉饼)的祖师爷竟是诸葛亮,故事来自诸葛亮为刘备东吴求亲时制作的糕点,此后随着时代发展,品种日益丰富,制作技巧日益繁多,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汉饼礼制,并在清末慈禧时代达到顶峰,其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詹树安2006年得知慈禧太后的御用宫廷糕点师朱文斋的再传弟子、中式茶点制作大师姜台宾来上海,竟打着飞的一路追,最终成为姜台宾的弟子,获得姜台宾亲传。他还通过不断改良和创新,创立品牌,申请进入东莞市非遗名录等工作,不仅在大陆传承了“中式茶点制作技艺”,其公司也成为大陆有据可查的第一家恢复传统汉饼礼制的单位。
“我就是想,让第一麦方成为中国的星巴克,让中式茶点发扬光大。”詹树安笑着说。
企业老板打着飞的追师傅
在成为东莞“中式茶点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之前,詹树安早已是东莞知名快餐连锁企业“添添聚源味”的老板了。作为一名“吃货”,从小在村厨爷爷的影响下,詹树安不仅是个做菜高手,对广式糕点也谙熟于心。但真正着手研究中式茶点,却是在11年前,里面还有一段佳话:
2006年,詹树安从一位香港朋友那里得知,我国台湾退休中式茶点制作大师姜台宾来到了上海。姜台宾是清末慈禧太后的御用宫廷糕点师朱文斋的再传弟子,完整传承我国宫廷糕点八大件和四小件,以及一整套汉饼礼仪制度。于是詹树安急忙辞别朋友,订机票去上海找姜台宾。然而好事多磨,等詹树安到达上海后,姜台宾已去了杭州,詹树安立马又飞杭州,在杭州,经过一番打听,终于找到了姜台宾下榻的酒店。
一个素昧平生的东莞人,对姜台宾老先生来说,实在是太突然了,他此番来大陆,是应上海一朋友邀请来考察一家企业,准备为这个上海朋友筹建一个中式茶点制作售卖的企业。但在接触詹树安后,被其诚意打动,不久后应邀到东莞看看。
当姜台宾来到东莞,随着詹树安在东莞转了一圈后,对东莞充满了好感,也再次被詹树安的真情深深感动了,最终接受了这个诚心学习中式茶点制作的徒弟。“我是很幸运的,在想学习中式茶点制作的时候,老天爷安排姜师傅来到了大陆,更要感谢老天爷的是,姜师傅居然还收下了我这个徒弟。”说起这一段历史,詹树安感叹不已。
制作技艺既有传承也有创新
“第一麦方”创立前,作为企业老板的詹树安,像小学徒一样老老实实地研习了8年的中式茶点,并全面掌握了制作技艺。“或许因为兴趣在这里,我学习得还蛮快的,并经常跟师傅一起研究如何在大陆传承创新中式茶点。”詹树安笑着说,他和姜台宾侧重研究中式茶点和广式茶点制作的融合,决心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新的中式茶点。经过几年努力,一整套融注了传统文化理念,又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茶点应运而生,并且很快受到顾客青睐,其中颇具广式特色又融合宫廷糕点风味的有龙船饼、鸡蛋散、双眼饼、鸡仔饼等等。
据詹树安介绍,为了迎合现代口味,符合现代人对食品安全 健康 的要求,他非常注重原材料的选择,其基本原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比如小麦、燕麦、奶酪、油等都来自新西兰,面粉则来自日本,核桃等部分馅料制作原材料则来自美国等。“比如这个蛋糕,用的是优酸乳,虽然成本高了,但只要是吃货,都能吃出不一样的口感。”詹树安指着桌面上的蛋糕笑着说,他的目标是做最有品质的中式茶点。
詹树安的另一个创新在于“融入了现代设备”,让第一麦方的糕点制作过程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控制,形成规范化,“这样,产品的质量才更有保证”。“关键的制作环节我们仍然坚持纯手工制作,基本传承宫廷糕点的制作技巧,但在控温、发酵等方面则用现代机器代替。”詹树安解释说。
此外,据詹树安妻子张秀云透露,为了更好地炒馅料,詹树安请示过姜台宾师父后,复制了姜台宾在台湾制作中式糕点的老铜锅。用铜锅炒馅料一则不粘锅,二则受热快且均匀,炒出来的馅料味道比机器炒出来的好很多。
第一家恢复传统汉饼礼制
詹树安在姜台宾师傅支持下,2014年在东莞创立了“第一麦方”这个中式茶点品牌,开始在南粤传承中式茶点文化。2016年,在东莞市非遗中心的努力下,詹树安的“中式茶点制作技艺”进入了东莞市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詹树安也成了该项目的非遗传承人。东莞市非遗中心主任何超群表示,詹树安的“中式茶点制作技艺”是东莞烘焙界第一家进入非遗名录的项目,“第一麦方”是大陆有据可查的第一家恢复传统汉饼礼制的单位。
据何超群介绍,以前宫廷中,逢重大节庆或不同节点有不同的茶点配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寓意,宫廷糕点核心的有八大件和四小件,此前大陆这套完整的礼制已经失传,糕点制作技艺,北京也只保留了其中的八大件而已。
“最开始,我只是想跟师傅学习中式茶点的制作技艺,但在求学的过程中,他不断跟我讲汉饼的来历,每一款糕点背后的故事和寓意,让我很惊讶,原来每一款糕点后面都有故事,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我意识到,有责任和义务在大陆传播这些。”詹树安说,后来接触了市非遗中心的工作人员,进一步发现传承中式茶点制作技艺和文化的重要性,在师傅的帮助下,在我国台湾和大陆收集了一批相关史料,整理出完整资料后申报了非遗项目。
从2014年至今短短两三年,第一麦方在东莞开了6家店,在成都开了8家店,去年在重庆也开了店,按照詹树安的设想,他想在全国各地都能有“第一麦方”的店面,让中式茶点在内地能全面开花,也让中式茶点制作技艺和汉饼礼仪制度得到进一步传承。“我就是想,让第一麦方成为中国的星巴克,让中式茶点发扬光大。”詹树安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