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引发网友对莞城繁华过往的追忆
是很多莞城人的记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的振华路人气不再。 (记者 石忠情 摄)
莞城,自古东莞客商云集的繁华中心。然而,随着城市格局规划的改变,东城、南城的崛起,使莞城的店面关闭、转移,留下坚守的店面越来越少,缺乏保护的老街显得日益凋敝。
近日一组莞城的老图片网络走红,让不少网友开始追忆记忆中曾经繁华的莞城。图中那些熟悉的老字号、运河边世代栖息的浓浓生活栖息、老街繁华的商业情景无一不让人与今昔对比,感慨莞城的未来在哪里?
一张图片启发的追忆
网友@sam×××表示自己看了这组图片后,心情酸酸的很怀念曾经的东莞。他的记忆是许多莞城人的共同回忆。
“然而老字号的停业,和莞城老街道的寂寥已经成为一种现状,政府和文化部门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注入活力”。网友@纷纷来迟表示莞城的衰落让人担忧。
也有乐观的网友表示,城市的发展步伐势必会导致城区中心的转移,不必过分伤心,而应对老街区加以保护。
80后莞城人郭涛,小时候生活在莞城的中心,有许多让他自豪的第一。“全市第一家新华书店,第一个麦当劳,最全的电器商城,许多全市第一。”
他回想,夏天的时候在去工人文化宫看演出的间隙,求着父母买上一份路边的冰水或者能吃一份煲仔饭简直美好到天堂。
“2000年左右,振华路的标志性骑楼换上了欧式风格的窗子后,原汁原味的莞味道开始消失”。后来随着政府的大规模禁摩,许多车子难以开进逼仄的莞城小街,一批如振华路这样的老街开始走向衰落。
莞城老街繁华不再
在老莞城人刘慧聪的记忆里,曾经运河边商店林立,不少国企公司深圳银行在这里设立门面。后来,随着城市格局的规划新市政府、中心广场、玉兰大剧院兴建带动了南城鸿福路商圈、西平商圈。万江也打造了规模宏大的华南mall,莞城的商业中心地位日渐下降。
随着东城一代世博广场、星河城商圈的起来,莞城的原住居民开始向东城移动,郭涛一家就是最早的一批。
现在,对不少东莞人来说,去莞城变成了回味和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方式。周日的细村市场,一碗五元的面,一份一元的豆浆,一元一斤的橙子都是全城的最低价了。而振华路一带只有在碰上清明这样的节庆才还会卖一些祭祖的用品。
刘慧聪回忆,过去莞城的节日是人流“比肩继踵”,大家来集市买东西、逛街。“现在大家都跑到繁华现代的东城、南城去生活和消费了”。
人气少店面纷纷撤走
现在走在莞城街道上,竹排街、床街、皮鞋巷、教场街、窄巷,一些亲切的地名还可以让人联想到老莞城的商贸氛围,这里曾经云集着来自东莞各地以及广州等地通过水运通衢而来的各式货品。
郭涛可以顺着振华路过了运河,穿过西城楼找到一件时间廊的表店,店里的老师傅已经为家里两代人修过各种钟表,而这些老莞味的代表只有本地人才能找到搬迁后的店面。
大学生张瑞每年假期回东莞还是习惯去振华路、运河边转一转。“和小时候差太多了,那个时候觉得来莞城就是各种好吃的,如排骨饭、清补凉、鸡蛋仔”。现在这些老字号不是撤走了就是换了店址,寻找不易。
振华路一家五金店经营者王生是湖南人,他表示原先附近确实有不少老字号,光凉茶铺子都好几家。后来振华路的人气越来越少,除了怀旧的老东莞,没什么人来,店面也就关了。
各方声音
老城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东莞艺术家梁晓智是土生土长莞城人,他认为传统老城的居住格局决定它有另一个使命,就是它能提供人与人之间一种有温度的接触。“这是现代社区做不到的,现代社区人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割裂的”。
同时老城区还有教育功能,关于历史教育和人文教育,老城区的历史遗迹和一些老人们保存的一些先人遗物对于后人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而这些似乎现代的学校教育所无法提供的。
老城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主张保护莞城老城区的东莞理工学院建筑系讲师袁艺峰认为,莞城的优势不在于经济发展而在文化。莞城是东莞本土文化保存的一个载体,在那里生活的老城居民,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是对东莞传统文化的传承。
此外,莞城廉价的房屋对一些创业者来说是极好利用的资源。所以,老城区要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应该保证老城社区的稳定性,这需要政府投入资金解决老城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这样才能避免老城区的居民不因生活不便而离开。
老城保护应分类举行
市政协委员梁聚峰表示,目前东莞相当数量的传统建筑已经被拆掉,想要整体性地保护是不可能的了。要正视这个事实,从而去想出解决办法。
他认为老城区的建筑可以分成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没有或者价值较弱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比如说振华路、大西路等老街区可以保留修缮改造。
对于那些周围的民居,可能历史文化价值较低,可以进行拆除,然后兴建新的现代化社区,一方面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也能为改造后街区带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