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老龄人口外缘化 养老院建近郊不科学

30.05.2014  13:13

  逢源街60岁以上老人占21%。

  如果把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比作一块圆圆的“大饼”,那么这些城市的老龄人口正在向“大饼”的中心(老城区)以及“大饼”的最外缘(远郊)“迁徙”,两者的中间地带——城市近郊区,则留给了城市中更年轻的居民。

  这就是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周婕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周婕及其团队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市为研究样本,调研“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该课题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研究表明,中国大城市老龄人口分布与发达国家在相同城市化阶段时非常相似,它对未来政府规划辖区的养老事业有重要的参考。

  本报记者近日也分别对广州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社区海珠南华西社区、老龄化密度最高的荔湾龙津街道进行了探访。

  “老年人即将占到我们人口的1/4,比儿童还多,为什么我们总是为儿童考虑,做学校校区规划,做校车补助,反而就不能为老人多做些事儿呢?”谈及国内很多城市在养老事业上的规划,武汉大学周婕教授显得很焦虑:因为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公共设施的规划上,均存在明显的滞后与不足。

   老龄人口住哪?

  “偏爱”老城与远郊

  我国城市的老年人口主要分布在何处?哪里比较密集?哪里比较稀少?

  周婕决定选取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个大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利用GIS(地理资讯系统)工具,将2000年和2010年国家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部委、各地方部门提供的数据,以及团队自行收集的可靠数据建库,由此绘制10年间北上广汉四市各个街道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和演变图。

  结果显示,我国城市老龄人口的中心集聚趋势和郊区化趋势齐头并进,老龄人口既向城市中心集聚,又向城市最外缘的远郊离心扩散。

  周婕告诉记者,广州201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有847530人,老龄化程度达到6.67%,比2000年增长了29%。其中,老城区是老年人聚居最多的地方,越往外到近郊,老年人越少。而在城市中心的老年人极少迁徙,因此居住空间变化较小,其中,荔湾区龙津街道的老龄人口密度最高,达到每平方公里11692人;而海珠区南华西街道的老龄化程度最高,达到15.43%。

  北京、上海、武汉同样如此,城市老龄人口密度呈现由中心向外逐渐递减,反映了城市老年人的中心集聚趋势还在进一步深化,中心城区的老龄化程度增速加快,大多由一般老龄化街区转变为高老龄化街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往往超过15%。

  与此同时,近郊老龄人口逐渐减少。周婕举例说,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2000年时,几乎所有的街区都是老龄化街区,但到了2010年,城市近郊的大量街区由老龄化街区转变成了年轻型、成年型街区。

  另一个变化体现在我国大城市老年人正在远郊区的部分空间集聚,并在空间上形成了一块块的超老龄化社区。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