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齐鲁大地考古新发现:“一米九高”的古人,还住联排大房子?
新华社济南7月3日电 题:齐鲁大地考古新发现:“一米九高”的古人,还住联排大房子?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邓卫华 孙晓辉 王阳 “一米九的‘山东大汉’”“一家三代住联排大房子”……此情此景,竟是大约五千年前,齐鲁大地上的一段真实生活写照。 近日,随着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焦家遗址墓葬的发掘和文物的出土,更多五千年前鲁北地区大汶口中晚期古人的社会形态和生活片段正逐渐呈现。 焦家遗址的发掘有什么重大意义?下一步发掘还会有什么远古的丰厚“馈赠”?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网事”记者跟随我国权威考古专家走进这一刚刚发现的“历史现场”。 (小标题)厉害了“山东大汉”!五千年前身高超一米九 提起山东人,很多人会联想到“人高马大”“山东大汉”这样的字眼。但你可能很难想到,早在五千年前,山东人身高就已如此“伟岸”。在焦家遗址发掘现场,考古人员通过测量人骨,发现墓葬男主人身长最高的竟然达到一米九,超过一米八的也为数不少。 “这还只是骨架高度,活着时还要加上皮肤、脂肪和肌肉等,高度肯定超过一米九。”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介绍说,这一时期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人们食物来源更加丰富和稳定,所以身体素质也有所提高。“当时主要作物是粟,已经开始饲养家畜,主要养猪。在墓葬中,就发现了猪的獠牙、下颌骨、猪蹄。” 考古人员还发现,高个子在大墓中尤其多,可能是这些人在部落中等级比较高,占有的物质资源丰富,吃的食物又多又好的缘故。 事实上,山东人的“高海拔”基因一直在延续。据汉朝史书《史记》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按照周朝1尺=19.9厘米计算,孔子身高约为1.9米,这种说法虽仍有争议,但也可以看出孔子的身高在春秋时期超过普通人。 在焦家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五千年前的“山东大汉”不仅营养跟得上,住宿条件也很“高大上”,甚至出现了联排房子,堪称那个时代的“联排别墅”。 考古专家介绍,焦家遗址房址的年代跨度据粗略估计大概相差四五百年,这期间人们的居住舒适性显著提高。不仅房屋结构出现了由半地穴式到地面式的变化,还从早期单间房向后期联排的房子转变。据考古专家推测,每个联排的房子居住一个小的家庭,比如一家三代在一起。在房间里面还发现了烧土面,也就是灶址,说明这一时期居住更加规范,已经划分出做饭、睡觉的地方。 (小标题)“终于等到你”!龙山文化找到重要源头 “真是久等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说,在发现和确立良渚文化这一长江流域五千多年前的聚落遗址之后,黄河中下游终于等到差不多同时期的重量级遗址,“现场看后感到震撼!这是考古学界的重大发现。” 专家表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形成,重要的时间段就是距今5000年前。之前考古学家在中国长江中下游、辽河流域、中原地区都发现了一些距今5000年左右具备初级文明的重要发现,唯独山东的海岱地区发现的都是距今4500年及更晚的社会分化遗迹。 “焦家遗址的发掘恰恰填补了黄河下游距今4500年到5000年时段的空白。”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永波说。 “焦家遗址的部分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数量多、棺椁齐全,部分随葬的陶器、玉器已具礼器性质。初步成果表明,该遗址是距今约5000年时山东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栾丰实说,考古队还在发掘区南部位置发现了夯土墙和壕沟的线索,这进一步证明了焦家遗址的中心地位,“这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大汶口时期的发现,意味着把济南建城史上升到了约5000年以前。” (小标题)还有惊喜?现在只看到“冰山一角” 大型遗址的考古工作并非“刨地挖坑”那么简单,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耗时数年甚至十几年均不足为奇。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副院长张弛表示,焦家遗址前两次发掘清理出来的面积仅2000平米,不过是“冰山一角”,众多谜题仍待解答。 例如,此次考古发掘发现大量灰坑遗迹,包括垃圾坑、器物坑和祭祀坑,还有半地穴式的小作坊,并发现了磨石,以及半成品石器,但尚未发现玉器作坊。考古人员表示,这次出土的众多玉器中,有一种锥形器,在良渚文化的遗址中出土较多,大汶口文化则较少见,颇有价值。但令人疑惑的是,遗址附近缺少玉料来源,众多玉器的材质和来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考古人员去年在发掘区北部发现了6座被毁大墓。这6座大墓每座都是一椁一棺的形制,从墓葬形制和陪葬品判断,墓主人的身份应该很高。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考古人员发现,墓葬中墓主人的腿骨、头骨有被破坏的现象,而且陪葬的陶器、玉器也多被砸,破坏痕迹明显。从考古发掘的情况判断,6座大墓是在入葬后不太长的时间内就被破坏,因此有专家推断很可能是当时的聚落高层权力斗争的结果。 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表示,考古人员和当地政府应携手并进,及早确定遗址范围,制定详细周全的勘探发掘和保护规划,防止“国宝级”遗址再遭受盗掘和破坏。(完)(此稿配有图片及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