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做快乐义工

17.06.2016  00:39

何德言在为老人们讲课。(受访者供图)

何德言如今是逢源街长者义工队的副队长

155“好义工”何德言:人老心不老,18年,不仅她自己的生命活出了别样的精彩,她更为身边人带来希望和关怀。

    好人简介:

    年龄对于荔湾区逢源街长者义工队的副大队长何德言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如今已经84岁的她依然焕发着年轻人的活力。何德言自1998年成为逢源街长者义工的一员,常年义务为长者提供服务,社区许多老人在她的带领和帮助下,积极发展生活兴趣,参与义工服务,重燃生命的激情。

     "好人说:人老心不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能收获快乐。"

     加入义工队服务社区18年

    在逢源街长者义工队和文昌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举办的活动中,常常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活跃其中,她就是何德言。亲切和蔼、乐善好施,这是逢源街里许多街坊对她的评价,何德言每每行走在社区里,无论遇到男女老少,她总是笑脸相迎,常有熟人与她打招呼。“何大姐待人友善,很有亲和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想亲近她。”在逢源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活动的一位街坊如是说道。

    据了解,1998年由逢源街道办事处及香港邻舍辅导会合办的文昌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为社区长者提供休闲服务。“当时我已经退休在家很多年了,得知这个消息后,就立马加入了。”何德言表示,起初她并不知道义工是做什么的,只是觉得一个人在家里有点无聊,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些。2002年,长者义工队正式成立后,已是资深义工的何德言成了长者义工队的副队长。

    得知在逢源街文昌社区居住着不少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何德言提前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好帮扶计划,上门探访独居长者和孤老,聆听他们的心声,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如果遇到经济上比较困难的长者,何德言还会捐钱资助他们,力所能及地为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慢慢地,她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能让她快乐的事情,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习惯。18年来,何德言为社区服务的时数长达7000余小时,这也让许多人记住了这位乐善好施的老人。许多长者在她的影响下也开始参与义工服务,对待人生的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当舞蹈老师丰富长者生活

    初见何德言,她面色红润、说话有条不紊,很难想象她已经84岁了。提起“年轻的秘诀”,何德言表示每天唱唱跳跳、有说有笑,生活丰富自然无惧岁月。记者了解到,何德言育有3个女儿,如今也都是五六十岁的年纪,她不愿给女儿增添麻烦,常年来一直选择独居,但却乐在其中。为了让更多的长者寻找到生活的乐趣,驱散孤独,曾学过舞蹈的何德言毛遂自荐当上了文昌邻舍康龄社区大学舞蹈班的老师。

    据了解,舞蹈班长者学员的年龄为50多岁到80多岁之间,水平也参差不齐。何德言根据老人的生理特点和身体状况,费尽心思编写通俗易懂的舞蹈教材。她反复地试跳修改,务求使舞蹈的难度、接受程度都能符合长者学员的实际状况。教授的过程中,她耐心辅导每一名学员,分解每一个动作,不厌其烦地讲解。

    一次,何德言的身体不舒服,咳嗽导致声音沙哑甚至几天说不出话,可她只吃了些药,便坚持给学员上课,直到病情加重才去医院。因病情较为严重,医生建议其住院,为了不耽误舞蹈班的学习进度,何德言毅然选择了下课后冒着烈日酷暑奔波于医院与舞蹈班之间。别人劝她停一停,她说:“难得老人家的兴致那么高,我不想让他们失望。”在何德言的带领下,如今舞蹈班已经从最初成立时的20多人发展到60多人。

    由于经费有限,康龄中心的演出服装种类较少,何德言便抽空带着长者学员到晓港布匹市场采购一些便宜的碎料,然后回来自己裁剪、缝制成衣服、腰带等。心灵手巧的她会变废为宝,经常在空余时间收集工厂弃置的废料花边、碎料,一针一线把它们缝到衣服上做成美丽的图案。何德言担任舞蹈老师的14年里,由她编排、导演的歌舞、健身操、小品等节目达上百个。

     将心比心关爱独居老人

    作为义工,何德言的生活很忙碌,一周里四五天都安排有活动。有时是参加亲善组,去探望街道里身体不好的长者,有时会参与社区组织的慰问孤儿、残疾、孤老的活动。遇到一些独居的长者和孤老在病床上需要人照顾时,何德言便经常去医院探望他们,给其送去饭食,跟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安心治病。

    曾有一位孤老患病住院了,由于无亲人在旁照顾,老人面对疾病心里很茫然,十分抗拒服药打针,整个人变得很偏激,还经常对医生护士乱发脾气。何德言得知此事后,每周抽空去开导她。刚接触时,这位孤老不愿理会何德言。但何德言没有放弃,她温柔耐心地与这位长者交谈,跟她讲述生活中的趣事,老人家终于展开笑颜。何德言旁敲侧击地引导老人讲出心中郁结,对症下药鼓励老人积极面对,坚强与疾病作斗争。在何德言的循循善诱下,老人的病情也逐步稳定。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何德言还曾长期助养一名孤寡老人。这位阿婆60多年前在何德言的家里做过保姆,其膝下无儿无女,当她90多岁时生活已不能自理。相识一场,何德言对她情同至亲,细心周到地关心照顾老人直至其离世。“我也是老人,能理解老人生病时的无助,我只是将心比心地做一些小事。”在何德言看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举手之劳。多年来,何德言就这样一直在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上默默地做着她所谓的“小事”,为有需要的人送去温暖,为逢源街的长者提供多元化的义工服务。

    信息时报

    撰文 记者/李丹 通讯员/李滨 摄影 记者/叶伟报(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