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兵撑起读报“私伙局”
■年近九旬的李继林 记者 黄尤波 摄
东莞时间网讯 他是一名戎马半生的“老兵”,也是一名老党员。退伍近20年来,他坚持看书读报,了解和思考时政,是为了让自己不落伍。他,就是高埗镇上江城村年近九旬的老党员李继林。
在他的影响下,身边一群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几乎每天早上都来他的“书房”读报、上网,讨论时政热点话题,形成一个读报“私伙局”,成员最高峰时多达30多人。表达个人观点,他们彼此争得面红耳赤;看重党员身份,他们大胆向政府提建议。读报,让这群老人知晓时政,心态年轻。
年近九旬读报知时政
昨天是星期天。早上9点多钟,在高埗镇上江城村一个普通农家院中的一间小屋里,四五个老人坐在一起,有的看杂志,有的读报。而这间农家院的主人、年近九旬的李继林,一边招呼大家喝茶,一边坐下读起报来,还不时与其他老人分享新闻。
“这是我的‘书房’。” 李继林指着小屋告诉记者,1954年底,他投身军队,成为我国第一批义务补充兵的一员,历经半生戎马生涯,于1995年退伍。回到家乡后,他在家中庭院内建了这间小屋,作为自己的“书房”,一有空就读报看书,至今已近20年。为何对读报情有独钟?李继林说,自己是一名“老兵”,也是老党员,只有不断了解时政信息,才不落伍。
记者看到,小屋里的书报架上,摆挂着七八种报纸杂志,多数是党报党刊。李继林说,这些报刊有的是自己掏钱订阅的,有的是高埗镇党委和镇政府赠阅的。小屋里还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近几年才学会上网,孙子孙女说,上网以后什么都方便,但我还是习惯拿着报纸看。”李继林说,除了看书读报和上网,每晚电视里的《新闻联播》他也是必看的。
提起时政,李继林马上就能说出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部分重要论述,记者又考他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立即轻松背出。
李继林说,近20年看书读报,也得到儿孙们的绝对支持,孙子孙女们上中学的时候就经常跟他一起读报,并与他交流对时政热点的看法。如今孙子孙女们有的上大学,有的已经工作,仍时不时与他讨论时政,让他感到精神上非常充实。
老兵带动“私伙局”鼎盛
李继林看书读报、思考时政的习惯,也逐渐影响到了身边人。
“都是一帮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生活慢慢好了,也没什么别的事做,就跟我一起读报。”李继林说,从1996年到如今,家中几乎每天早上都聚集了一群退休老党员读报论时事。这群老党员,年龄最大的有90岁,最小也有70岁。
李继林说,他们当中有的听力不好,有的视力不好,更有的压根就不识字,但老党员、老干部出身的他们思想觉悟都很高,对时事热点有着很强的求知欲。
时间一长,村里村外都知道他家是个读报“私伙局”。老人们聚在一起读报,识字的自己看,不识字的就让他传读当日的新闻热点。在他的传授下,这群老党员还学会了电脑上网,浏览一些主流媒体及网站。
“我们虽然岁数大了,但是通过读报、上网,掌握了信息,也更新了知识,心态也年轻了。”读报“私伙局”成员华叔说,在读报的时候,遇到大家都感兴趣的内容,还会各自表达不同的观点,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形都是“家常便饭”,不过从未因此伤了和气。华叔说,读报“私伙局”最高峰时期,人数一度达到30多人,有的老人甚至养成了每天主动买上一份当日的报纸赴“局”的习惯。
影响渐大 积极提建议
读报“私伙局”名声和影响力渐长。去年,高埗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镇里的工作组还专程到读报“私伙局”征求老党员、老干部们的意见,老人们也给了工作组很多建议。
李继林说:“我们这群老人都有基本的思想觉悟,对于有利镇村发展的意见建议,我们会积极提大胆提。我们是党员,我们自己很看重这个身份。”因为老人们生病、去世,曾经30多人的读报“私伙局”成员目前只剩下四五个人,但李继林表示仍要坚持下去。
铁骑戎装大半生,
垂暮心系故里情。
持身劳作多耕杂,
注目静阅研时政。
花檐屋下聚乡亲,
促膝论及天下事。
躬行传递正能量,
砥砺守正葆余热。
——这是李继林近20年来写作的数十首诗歌中的一首。他说,这既是对读报“私伙局”的写照,也是对自己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