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记者走访发现 市民生活悄然变“低碳”
投入使用的纯电动公交车正在充电。(吴腾江 摄)
●本报记者 黄焱
昨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社区、城区街道、学校以及相关部门等了解到,“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
低碳社区节电近300万度
在“低碳社区”兴宁永泰华庭内,光伏发电、太阳能供热、中水回用、太阳能路灯、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废旧电池回收等节能、节水项目正逐步投入使用。据社区负责人介绍,该社区通过发放补贴鼓励住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目前安装率已有近四成。
近年来,我市大力倡导“绿色建筑”,新建建筑采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区域自然通风优化、室内自然采光优化、节能高效照明等设计,有效减少耗电量以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部分新建“绿色建筑”理论上每年可节电约283.10 万度。
“对于既有建筑,我市正进行供热系统、外墙等节能改造,让绿色建筑成为住房新时尚。”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说。
5人中至少1人选择公交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我市城区清洁能源及纯电动公交车的出行分担率达20%以上,即5人中至少有1人选择公交出行。据该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城区投入使用的公交车,逾七成是清洁能源及纯电动公交。除了搭乘公交,不少市民还喜欢选择骑单车出行。
生活妙招践行环保理念
学校作为环保宣传的主阵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环保卫士”。在第十一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入围奖项中,梅县区新城中学初二年级学生郭志立发明的一只燃料用不完的打火机入围。“一次性打火机不仅耗能,而且用完即扔产生大量垃圾。”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市民也有自己的“绿色生活小妙招”。市民李阿姨说:“选择节能灯泡,在家尽量少开一些灯,用洗衣服的水拖地……”此外,有不少市民还自发发起“物物交换”“跳蚤市场”等绿色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