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范| 陈裕和:匠心铸就教师魂
本网讯 (胡华洋) 提起陈裕和老师,机电工程系的学生再熟悉不过了。他,穿着朴素,经常一身实训服忙碌于实训室,耐心指导学生、悉心教育学生。他是老师,更是益友, 默默在实训室为学生耕耘着。
人物介绍: 陈裕和,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系实训老师,主讲《金工实习》、《模具拆装》、《冲压实习》等实训课程。近年来,获得了发明专利3项、新型专利5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第八届信息大赛优秀指导老师、东莞市工具钳工大赛三等奖、东莞市装备钳工大赛二等奖、东莞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东莞市总工会钳工大赛一等奖。被评为东莞市职业技术能手,并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省、市比赛获得一、二等奖。
曾获得东莞市社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南博集团优秀员工、广东科技学院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
陈裕和有30多年的工厂工作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难以适应工厂高强度的工作任务。机缘巧合,52岁来到南博集团,成为广东科技学院(原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实训老师。陈裕和谈到,希望将自己在机械制造业上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教授给学生,延续自己的理想与愿望,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在“中国制造”中飞跃。
成功,是由失败铺垫而成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他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陈裕和老师就像工匠一样,在实训室里辛勤耕耘着,对待学生的成绩毫不松懈,精益求精,以饱满的姿态迎接每一次挑战。
在第二届东莞大学生科技创新节竞赛备战期间,陈裕和老师当时带的两个团队“霹雳闪电”、“正方形”基础较为一般,准备不够充分。陈裕和老师带着学生经常忙到深夜,现场指导,亲力亲为。成功,是由失败铺垫而成的。一次次试验铺垫了最后的成果,在决赛中,陈裕和带的两支队伍取得了优异成绩。“霹雳闪电”获无动力环保小车设计与制作竞赛一等奖,突破了滑行40米的大关;“正方形”获无动力环保小车设计与制作竞赛三等奖。“霹雳闪电”的李同学说道:“陈老师特别负责任,经常给我们演示几遍乃至几十遍,让我们弄通原理,触类旁通。”“正方形”的陈同学说道,“陈老师是一个严谨、一丝不苟的人。备战期间,我们操作的每一个过程,陈老师都会悉心指导,把握细节,减少我们出错的概率。”正是陈老师这种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品质,成就了我院多个创新大奖。
在谈到自己遗憾的事的时候,陈裕和说,“在去年的全国大学生综合技能比赛中,我带领的广科队在广东赛区的入围中惨遭淘汰。事后,我反复思考,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是对比赛的项目不熟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没能做到知彼,也就难以成功。”陈裕和表示,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对这次比赛表示很惭愧。我们作为学生的老师,作为灵魂的塑造者,理应对学生的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导。“失败是成功之母”,陈裕和相信,学生的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下一届的综合技能比赛中定能取得优异成绩。
专业与敬业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国家需要工匠精神,企业需要工匠精神,作为“育人”的高校教师同样需要工匠精神。陈裕和老师具备工匠精神的特质,不急功近利,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不达要求绝不轻言放弃。
在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期间,许多学生对机械、加工设备不甚了解。大赛在即,时间紧迫。陈裕和老师经常陪学生学习到深夜,给学生多次演示机械操作,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陈老师更是不厌其烦地给学生演示十几遍,力求让学生弄懂,弄通,能够举一反三。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裕和指导的学生作品《手摇莲子剥壳机》获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陈裕和表示,得奖并不是最终目的,通过赛前这么一系列的学习、实训、钻研,学生们普遍提高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这对于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毕业,就业乃至人生道路的选择与规划都是受益匪浅的。
作为一个具有几十年工厂工作经验的老师,陈裕和谈到,“教学生和教学徒差别较大。教学徒的话,只需要教他这门机械运作的技术,让他能够熟练操作机器就好;但是教学生就复杂的多,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门操作技术,还得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然而,事与愿违,学生普遍理论与实践差距较大,无法将二者融会贯通。陈裕和老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亲自学习《金工实习》、《模具拆装》等实训课程。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这样,在具有丰富实训经验的基础上,掌握较多的理论基础,锦上添花,陈裕和老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达到一个较好的契合点。
学习,永无止境
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陈裕和老师是一个注重“工匠精神”的老师,他,耐心、专注、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追求学习的道路上上下而求索。
在谈到如何在高校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时候,陈裕和老师自豪地谈到,虽然学历不高,但他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使得他能够较好地胜任大学实训课的授课任务。但陈裕和并不满足自己仅有的知识储备,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陈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读一些关于机械的书籍,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亲自向专家请教,程门立雪。此外,陈裕和积极了解制造业的行业现状,对于如何添置制造加工设备等问题,陈裕和老师亲自去工厂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陈老师这种不辞辛苦上下求索的探知精神,谦虚谨慎的学术态度,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使得机电工程系的学子能够放心学习。曾在机电工程系担任多年辅导员的陈朝晖老师说,“老陈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他经常和自己90多岁的老母亲一起看书。老陈不仅仅看专业课的书籍,还涉及文史哲……”学无止境,只有充实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指引学生成长、成才。
用心做事,不图名利
用心做一件事情,这种行为来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不为利,只是单纯地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在如何看待自己取得的成绩的时候,陈裕和说道,“没有白走一遭”。在年轻的时候,陈裕和就梦想着发明机械,为社会做贡献。在谈到陈裕和的专利的时候,陈老师谦虚地说道,“熟能生巧,动手多了,自然就会了。谈不上什么专利不专利。人生在世,总要留下一点‘痕迹’吧!我取得的成绩与学院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事实上,近年来,陈裕和获得了发明专利3项、新型专利5项;全国大学生第八届信息大赛优秀指导老师;东莞市工具钳工大赛三等奖;东莞市装备钳工大赛二等奖;东莞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东莞市总工会钳工大赛获得一等奖。陈裕和被评为东莞市职业技术能手,并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省、市比赛获得一、二等奖等。
陈裕和为了培育新人、鼓励新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带领青年教师一起发明专利,并在合署名称的时候主动将自己名字排到年轻老师后面,以别人的名义申请。陈裕和说道,“我都是快要退休的老教工了,这些名利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如果用这些名利鼓励一些优秀的新教师刻苦钻研,为学院的建设添砖加瓦,为学生的成绩默默耕耘,那也算是极好的。”这种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精神值得全院师生学习。机电工程系副主任莫夫副教授说:“陈老师是我系最具工匠精神的一位老师,他专业知识过硬、技艺精湛;他还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人,喜欢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正是陈老师这样的追求,带领我院学生多次获得‘广东省工科大学生试验综合技能竞赛’等专业比赛第一名。陈老师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陈裕和是老师、是益友、更是灵魂的工匠师。“最开心的是可以一辈子做着自己最热爱的事业,并一直用匠心待人处事”陈裕和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以后还会一如既往地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对学生负责,为教育事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