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乞丐揭秘:白天乞讨晚上喝酒吃大闸蟹

16.09.2014  05:05

《新闻1+1》2014年9月15日完成台本

  ——当乞讨成为“职业”……

  主持人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首先要播发一条最新的消息。本台消息记者从中央纪委获悉,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原总经理,现中国铝业总经理孙兆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好,接下来关注今天我们节目的这个主题。相信如果你在城市里生活的话,你可能每天都能遇到乞讨者,但是会不会遇到好多加了引号的职业乞讨者呢?这可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接下来我们就看一组图片,这组图片是一位摄影师在郑州跟拍了几位乞讨者,一拍就是拍了一个星期。来,可不像乞讨那么简单,会有很多故事。我们看第一张,他跟拍的这几位,是三位,年岁大一点老人男子是躺在地下,然后这个女子主要负责的是乞讨。而另外的这个中年男子,他似乎是管理者。

  有的时候,天气太热了,这位管理者就经常去快餐店去纳凉。也有一天他进了Cartier的表店,然后看了好几块表,然后说“哎哟,有点贵哎”。

  还有一天,他去买了一瓶冰镇啤酒,结果倒在了矿泉水瓶里头,假装是药,回来给躺在地上那个岁数大的老人喝,看样老人也好这口。

  然后有收获了之后,到了饭点了,人家堂而皇之地进饭店去吃饭,开始要的大盘鸡,后来那个服务员说没有,那就来一些鸡腿,要几瓶啤酒吧。你看啤酒配炸鸡,韩国范儿。

  最后,工作结束了之后,是点钱的环节,钱真是很多,在接下来的短片里头,这位摄影师会告诉来你,一天他们收获了多少,保证让您非常吃惊。来,我们一起去看。

  解说:

  上午他是生活潦倒,患病在身,躺在街头的老人,下午他奋身而起,成为患病亲戚,乞讨的长者。上午她是跪在街头,磕头祷告,念着行行好,救救她的乞讨者,中午,她转身坐在中档餐厅地啃起了鸡爪。上午他是跪在地下哭哭啼啼,为照顾患病父亲乞讨的儿子,中午他来到奢侈品商店挑选着精致的腕表。他们,他们,还有他们,都是聚集在河南省郑州市繁华区域的一个特殊群体。

  图片拍摄者 崔光华:

  常常看到街头有很多乞讨的,听到有人说他们真实性比较值得怀疑,我就想出于好奇,想对他们的真实性做一个调查。

  解说:

  七天的摸底调查,三天的跟踪拍摄,崔光华用镜头真实记录了他们的生活。

  早上7点多,他们选择在上班、上学人流密集的地端行讨,年长的老人躺在地上,一名中年女子在旁边磕头祷告。10点30分左右,一位中年男子来到他们身边,将红桶里的钱悉数装进口袋,旁边的女子转而跟这名男子面带微笑,聊着天儿。中午11点30分,原本躺在地上身体虚弱的老人也背着两个行李袋,三人一同走向公交车站,转向下一个目的地。

  崔光华:

  小食店的和烟酒店的人是知道他们做什么的,因为他们经常在那个路口,已经有一两年了。

  解说:

  他们的口中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但是他们现实的作派,却很难让人信服。

  崔光华:

  中午在饭店里面,他们点了一盘大盘鸡,然后饭店的人说没有。又跟饭店的人说那来鸡腿吧,还有几瓶啤酒,我觉得应该在六七十块钱左右。

  解说:

  在有酒有肉的午餐后,他们继续转站到商业聚集地工作,两个男子由于中午都喝了酒,瞬间倒地睡去,叶姓女子继续磕头祈祷。一个多小时后感觉疲惫的她,将地上的老人叫起来,瞬间上演了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错愕的戏法。

  崔光华:

  老大爷表示了一直都是行行好吧,他们整个是一个团伙,然后乞讨的时候分布地点是不一样的。

  解说:

  根据观察,这个乞讨的队伍中大概有10几个人,他们会持续战斗到晚上11点。而后大家都会聚在饭店吃顿大餐,犒劳自己一天的辛苦。数数今天他们的收获,在大多数的零钱中有时还能看到几张红色的钞票。

  崔光华:

  他们晚上吃得相对会比中午吃得要丰盛一点,吃完他们会集体清点一下当天的收入。一天下来我觉得两千块钱应该是有了。

  解说:

  酒足饭饱之后,他们会乘坐公车回到驻地。而在这个团队中,成员之间也会重新排练组合,每天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街头,说着不一样的悲惨故事,博取路人的同情。

  主持人:

  红颜色的,指的就是100块的,而且好几张,那这个数目也不小。而且还说出了也许有两千块钱吧,一天,这一下子会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就会立即计算自己的职业收入,然后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是摇摇头,哎呀,还不如人家呢。其实干这行也不容易,你看,他也得有很多的技巧,包括耐心等等。

  接下来我们就要连线的这一星期跟拍的摄影师,来自腾讯大渝网的崔光华,崔光华,你好!

  崔光华:

  你好。

  主持人:

  当初是怎样去选择了拍他们几个的?

  崔光华:

  为何选定他们作为重点跟踪对象,是因为无意中发现了这些人中存在换班现象,同样一位老人跟不同的对象搭班,出现在不同的位置。然后我就觉得心中有点蹊跷,再深入一点,就发现他们有头目,有组织,并非个人所谓,很有代表性。

  主持人:

  你发现他乞讨的时候还是要转场的,选择不同的转场所,最后你总结他们选择地方的一些规律没有?

  崔光华:

  他们选择这些地方的规律,一般就是早上会选择一些上班高峰的路口,然后靠近学校的一些地方。中午的话大概11点多,会去一些商业聚集地或者是超市、医院的门口,因为午餐的时候人流量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我不知道随着了解的事实越来越多,你自己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没有?

  崔光华:

  首先我跟刚才短片里说得那样,我也自愧不如,觉得没有他们收入高。至于我个人对乞讨者的看法,我觉得每个群体的存在都是社会产物,我们无法把这种现象归咎于某个组织或某个人,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是人性的复杂。我们无法用统一的道德准则去要求每一个人,只能用这种方式将我们日常看到的现象,有个真实的还原,至于是非对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主持人:

  那最后一个问题,很个人化,由于你拍摄了这一个星期,今后你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和人的时候,你会给钱吗?

  崔光华:

  我觉得如果我看到特别可怜,或者是他四肢并不是特别健全的人,可能还会尽一点自己的帮助吧。

  主持人:

  但是其他的可能由于你了解的相对多了一点,可能就会跟过去的做法不一样了?

  崔光华:

  对,会有一些选择性吧。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今后会去拍一下他们从哪来吗?他们家里的状况什么样?也许是老家。

  崔光华:

  有打算深入地再去跟踪一下。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你给我们带来的这组照片和接受我们的连线,谢谢。

  接下来通过这样的一种,我们先加了引号的职业乞讨,在职业上加了引号。我们也来看看整个乞讨者大约分成这样的三类,一种是乞丐集团,这要用法律去严打,他们可能会拐卖儿童,还要打伤致残人,然后拉进团伙以便来乞讨。还有的确非常可怜,更需要人帮助的,千百年来都有,那就是的确生存需要型的乞丐,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或者遇到了挫折,甚至有的时候是短期的,他可能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真的丢了钱了,而不是说编一个故事,这个时候也需要您的判断力,但是的确有这样的人。最后一个是职业乞丐,当然我们还可以在这加一个引号,今天我们就重点关注它,接下来继续。

  解说:

  (零投入、高回报、月薪进万、工作时间、自由掌握、上班地点 一线城市

  、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毗邻地铁高楼大厦、黄金地段、自由选择、不用注重自己的仪表,甚至越艺术家越好,不用担心自己的学历,甚至越草根越好,这样的职业,你愿意干吗?)

  这是网上对职业乞丐生活的总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吗?在山西太原柳巷商业街经常可以看到沿街乞讨的人。这位正在乞讨的年轻人,身前的纸板介绍他来自农村,他带着病重的母亲出来寻找父亲。

  记者:

  (老人)怎么了?得什么病了?

  乞讨人员:

  老年痴呆。

  记者:

  (老人)多大了?

  乞讨人员:

  59。

  记者:

  老人病了多长时间了?

  乞讨人员:

  一年多了。

  解说:

  没过多久,小伙子面前的鞋盒已经塞满了钱,他将鞋盒连同里面的钱放进背包,然后将自己的母亲扶起,离开了。而他自称有老年痴呆的母亲,竟然独自走在小伙子的前面。记者上前询问时,小伙子显得十分恼怒。

  乞讨人员:

  跟你有什么关系?我搞不懂。

  解说:

  职业的乞丐,有假扮残疾人的,但也有真正的残疾人,他们在城市的黄金地段,也会讨得不错的收益。在苏州虎丘景区的门口,就有一部分残疾人职业乞讨者出现在这里。

  乞讨者:

  她今年28了,你看,先天性脑瘫,还是个小姑娘。

  解说:

  这位妇女抱怨那些假扮残疾人的乞讨者影响了自己的收益。

  乞讨者:

  趴在小车上,用个扩音器扩,放着歌,我们都被他们带坏了。人家看到我们(就说)假的,假的。

  解说:

  当记者给她两块钱,她竟然要送给记者一个小礼物,一枚她花不出去的澳大利亚硬币。

  乞讨者:

  你留作纪念。

  记者:

  好的,谢谢。

  解说:

  据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惠志华介绍,身体残疾和生活无着人员,在乞讨者中占比其实并不大,绝大多数人是将乞讨作为职业。

  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 惠志华:

  我们之所以定义为职业乞讨,因为这些乞讨人员他们把乞讨当成一种致富的手段,老百姓在街面上看到的乞讨人员,其实大部分都是这种职业乞讨人员。

  解说:

  惠志华六年前就关注到这个群体,并纂写了《试析苏州市职业乞讨群体现状报告》,他研究发现职业乞讨群体要的是源源不断的金钱,完全不是无法解决食宿的生活无着人员。

  惠志华:

  他们一个月的收入万八千以上,我们曾经劝导一个职业乞讨人员,他在苏州一个小区租了一个房子,他房子里面的家具,包括电视、冰箱、灶具、一应俱全。一天乞讨结束了,在家里喝个小酒,然后桌上有大闸蟹。

  解说:

  惠志华介绍苏州市职业乞讨群体,主要来源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甘肃岷县在苏州职业乞讨群体中占最高比例,达70%。家里种一年的地,甚至不如出去要两个月的钱。

  声音来源:甘肃省岷县小寨村村民:

  庄稼都种上那时候(出去乞讨),那个时候出去的人多。

  解说:

  靠着行乞,有的村民在家乡盖起了小楼房。即使当地政府打出“站起来,活出尊严”的标语,外出乞讨者也一直还在。

  主持人:

  我们通过网上的调查来了解一下我们对这种情况的看法,我们就包括很多的网友。对于职业乞讨者您的看法是无法容忍,49.74%;可以理解,27.83%;无所谓,22.43%。

  我们再来看,您在生活中怎么对待职业乞讨者,肯定不给,41.37%,但是您怎么能判断出他是职业乞讨者呢?看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3.31%,这就是说要相信自己有双慧眼,像福尔摩斯学习;最后是不知道怎么办,5.32%。我还真挺纳闷,这个我知道怎么办居这么少,我也属于当中的一个。今天下午来上班的时候,十字路口又遇到了,每次过那个路口一定会遇到那个老人,又要钱了,没办法,也得递人家一点钱,要么你心里过不去。

  接下来,我们要联线一位专家,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李强。李教授,您好,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首先先说您个人给不给,怎么判断?怎么办?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 李强:

  这种现象确实在城市中很普遍,但是这个乞丐群体内部特别复杂。如果是真的遇到困难的人,那我们历史上还有雷锋精神,就说真应该帮助这些人。但问题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根本就不是这种情况,我们看到的完全是一些,看来它叫社会欺骗。就这个群体他表面是以乞丐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有骗钱性质。那么在这个群体里还有更恶劣的,就是说所谓有组织的乞丐者,他更可怕是也时候他胁迫儿童,在以往的个案中有这种,就是儿童也被他们胁迫,这个就属于犯罪行为了。也就是说不仅他自己在这里欺骗社会,而且是他胁迫儿童,让儿童加入他这个乞丐群体,像这种东西实际上社会危害就十分大了。

  主持人:

  没错,李教授说到了点子上。有人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因为法律上没有规定不可以乞讨。另外,不能因为人家挣得多,你眼就红啊。但是这里的确涉及到,第一个是骗,他编了很多的故事,包括制作假残疾等等,这里头行骗的因素占得比例特别大;第二个由于他有很高的收益,就会导致很多人故意去打伤儿童,甚至去拐卖儿童,像更糟糕的方向去发展,那接下来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问题,面对加引号的职业乞讨,社会该怎么办?

  解说:

  面对城市里的职业乞讨者,政府部门可以做些什么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我国已经实施11年,它是专门以“流浪乞讨人员为救助对象”的法规,出台至今,全国已经建立起了2000多个救助管理机构,然而面对那些收入不菲的职业乞讨者,依法救助反倒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乞讨人员:

  我又不偷不拿,又不犯法。

  救助站工作人员 A:

  但是,我们怕你在这中暑,这么热的天气,是吧?

  救助站工作人员 B:

  你去救助站吗?

  乞讨人员:

  我去救助站干嘛,在这一小块地方就我自己,有车拉我,我也不去。

  解说:

  在山西太原市繁华的商业地带,记者跟随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在半个小时内对7名乞讨人员进行劝说,但没有一个愿意跟随工作人员去救助站。而根据《救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救助站不能对乞讨人员实施强制救助。

  太原市救助管理站站长 张广远:

  我们是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让他来站里面,他也不来,这样我们确实感到无奈。

  解说:

  不去救助站,那就只能劝导他们离开,但是每当把这些乞讨者劝离后不久,他们必定又会返回,继续乞讨。

  张广远:

  市民都不给钱了,理性施舍,我们发善心是对那些最困难的人,这些人是以要钱作为生财之道,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大家都不给钱了,那么他也就没有市场了。

  解说:

  真正生活无助的流浪乞讨者需要救助,那些靠欺骗来博取同情的职业乞讨者,是否需要治理,但如何鉴定两者的区别,却是一个城市管理的难题。而一些城市也都采取过一些禁乞的政策,2012年8月,广东佛山市首次出台《佛山市城市容貌标准》,明确规定“广场、车站、港口、码头、人行天桥、体育场馆、剧场、公园、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无人员乞讨露宿”。这个在某种程度上对乞讨者进行限制的规定,一出台就引起了各界的争论,有观点认为这让城市的管理显得缺乏人情味。而在北京、上海的地铁里,禁止乞讨卖艺等规定,也同样遭受过质疑,那么对于这些鉴定模糊,并且没有相关法律制约的职业乞讨者,我们该治理吗?

  主持人:

  其实真说理性施舍的时候,看着说着容易,其实操作起来很难。第一个你无法去判断谁去真需要,而谁又是职业的。另一方面,有人泪点低,有人泪点高,有的人觉得花几十块钱给出去,哪怕我被骗了也无所谓。因此,这样的事情就总会让很多的职业乞讨者,看到巨大的谋生空间。

  继续连线清华大学社会学的教授李强,李教授,您觉得现在面对这样的职业乞讨者,是否需要用法律去勒一个杠,勒一个框架,有些地方不能去,或者行为到了一个什么地方就要去制止,您觉得这个局好破吗?

  李强:

  这个确实有一定难度,如果他真的是需要生活困难的话,从政府来看,政府确实应有救助。所谓当地管的,各种吧,包括民政、公共系统都会来干预这种事情。

  现在恐怕碰到的多数情况,还真的不是困难,就是以往真的是有天灾的时候,产生了乞丐。现在问题不是这样。总得来看社会也有大量的低端职位,所以一般来说,当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首先我们要辨别他是有劳动能力,还是没有劳动能力。如果有劳动能力的话,其实社会有很多低端职业是需要的,打扫卫生这些,你如果真没有收入的话,可以干一些工作来获得收入,劳动才会有收入,问题是

  主持人:

  问题是人家不愿意干,因为你那个低端的收入的工作跟人家这个没法比。

  李强:

  对,所以像这种情况,就是说他真的是这种欺骗行为的话,那真是应该干预的。因为如果公共部门不去干预的话,你让老百姓怎么来辨别呢?老百姓从这里过,从上面的片子当中看,他实际上也是长期欺骗的,他在这个地方,实际上大家都众目睽睽早就看到他多年欺骗,所以像这个情况,公共部门确实应该干涉,就是说你在这个地方长期欺骗,根本不是因为你生活遇到困难。而且他这样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真的有碰到困难的人,碰到麻烦了,有些人可能真碰到困难了,历史上讲雷锋的故事,不就是雷锋看到一些人,他们在火车站碰到困难嘛。现在碰到的是相反的情况,骗子横行,等于说你让这些真的有善心的人倒受到欺骗,所以它最后的结果是败坏了整个社会。

  主持人:

  最后导致的是由真正有需求的人和需要帮助的人去为这些人买单了?

  李强:

  它破坏了社会信任。

  主持人:

  没错,非常感谢李强教授带给我们的解读。其实现在也许对于中国的很多乞讨者来说,也需要一个升级,在国外也有很多,但是更多的是拉琴,卖艺等等,直接去伸出手的日益减少。另外在目前的中国,急需要制止在红绿灯面前有那么多的人乞讨或者做其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