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称评定向行业组织转移 30家行业组织承接45个评委会组织工作

02.09.2014  01:14

  评职称由政府“说了算”变为行业“说了算”!今年深圳市深化职称评定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府部门承担的社会化职称评定职能全部向行业组织转移,共有30家行业组织承接了45个评委会组织工作。下一步,深圳市将探索通过立法形式授权符合条件的专业学术组织承接职称评定职能,并试点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师制度等。

  职称管理改革 政府实行“双退出

  对职称管理改革,深圳提出了政府实行“双退出”:一是通过向行业组织转移职称评定职能、打破职称地域限制、探索国际化工程师制度,政府从社会化人才评价主导角色中退出;二是通过淡化职称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对应,赋予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和使用上更大的自主权,政府从事业单位职称微观管理中退出。

  “深圳在全国率先探索行业组织承担职称评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处处长张谦向记者介绍,早在2002年,深圳市就开始探索行业组织承担职称评定工作,截至2012年共有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深圳市工程师联合会等6家行业组织参与。2013年,深圳市加大了职称评定职能向行业组织转移改革力度,遴选新增了深圳质量工程师学会等12家行业组织,总数达到了18家,参与了22个评委会组织工作,承接社会化职称评审工作的单位数量比例提高至62%。此项改革被民间评为2013年深圳十大改革创新项目。

  今年,深圳市进一步深化改革,遴选新增了12家行业组织,使总数达到了30家,承接了45个评委会组织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政府部门承担的社会化职称评定职能全部向行业组织转移。

  政府简政放权 加强扶持和监管

  张谦告诉记者,政府将职称评定职能向行业组织转移,一方面是实施简政放权,政府从职称评定主导角色“退出”,由直接对人才进行评价转变为进行制度设计、加强职能监管,从而解决好“政府、行业、社会”的角色定位。另一方面是培育行业组织,通过下放职称评定职能,扶持、培育、催生一批行业组织,支持其发展壮大,引导行业组织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为专业技术人员国际化奠定基础。同时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

  “而这是我们改革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着眼培育和扶持一些专业的学术机构,探索通过立法形式授权符合条件的专业学术组织承接职称评定职能,建立由政府监管、行业自行制定标准进行评定、社会公认并接受公众监督的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管理体系,从而完全实现政府从社会化人才评价主导角色中退出。”张谦说。

  深圳市环境科学学会去年首次获得职称评审主体资格,并在当年9月顺利完成一个系列4个专业的评审工作,共接受了164人的申请。让工作人员轩红杰感受颇深的变化是,他们这个学术性的社会组织,人气明显旺了很多,知名度提升了。

  探索建立 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师制度

  职称评定职能全部向行业组织转移后,行业组织是否能“接得住”、“接得好”,是否能保证职称评定的公平公正?对此张谦表示,市人社局将主要从“扶持”和“监管”两方面着手,确保改革的平稳过渡和顺利推进。

  “拿到职称评审主体资格后,环境科学学会专门抽调了4位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安排”,轩红杰介绍,为确保评审科学、公正,原来的主管部门——深圳市人居委将已有的评委库挪到学会,并在此基础上新增加了广州、佛山等外地专家。评审工作启动前,工作人员均接受了市人居委的专门培训,详细了解了评审流程和注意事项。评审最关键的环节,市人居委相关负责人全程陪同,“甚至陪着我们一直忙碌到晚上10点”,轩红杰说。

  张谦介绍,在“扶持”方面,深圳市将采取多项措施扶持行业组织提高承接能力。一是组织职称评定业务培训,指导行业组织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扩充专家库;二是扶持行业组织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保证人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三是鼓励部分行业组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师制度。

  在“监管”方面,将逐步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一是与民政部门、行业组织业务指导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政府监管合力;二是督促行业组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畅通渠道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三是建立职称评定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和退出机制,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及时予以调整、暂停、直至撤销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