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胜华:着眼联动发展拓展县域振兴的有效路径

20.02.2023  09:46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在县的展开,是广东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重大战略举措。工程牢牢抓住县域这一城乡融合的重要切入点,突出县域振兴,着力县域经济,从互促互进的角度对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的发展进行通盘考虑,从县镇村一体化发展的角度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牵引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充分体现了协同联动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县镇村联动、层级纵向联动和区域横向联动、各领域环节联动,才能更好破解广东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县镇村内生动力不足、资源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净流出等难题。    一是将创新外部动力与激发内生动力紧密联动。强县促镇带村,要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项目、资本、资金等资源要素向县域流动、向基层下沉。但这不是单一从外部“输血”和帮扶的过程,而是要着力强化内外结合的县域发展动力机制。比如,将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推动县域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后发地区要以融湾发展为先导,着力强化与大湾区的“链联通”“硬联通”“软联通”,通过借船出海、借势扬帆,盘活县镇村三级活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强力引擎。又如,将推动产业疏解和促进产业根植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振兴县域要在大中城市和县域之间进行合理分工,向县域进行产业疏解、功能扩散,依托县域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现代产业,推动产业在县域产业园、中心镇、重点村集聚。疏解产业要着重于能发挥县域比较优势、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能够“就地取材”,尤其是能够围绕“”字将产业链在上下游延伸,促进当地农村农业深度嵌入到现代产业体系中,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让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激发当地创新创业活力。    二是将推动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和创新区域竞争优势紧密联动。壮大县域经济需要助力县域大力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尤其是从全省“一盘棋”出发推动珠三角地区相关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当前,我国产业转移呈现一些新特征,如部分产业或者向发达国家回流,或者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珠三角地区产业不断向广东周边地区转移。面对产业承接和招商引资上的区域竞争新态势,广东不可能继续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而必须在强化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支撑保障的同时,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竞争优势,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主动落地县域。比如,激发各地以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在县域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一核心竞争力。抓住产业转移中的智能化、服务化趋势,依托大湾区的知识密集优势和创新优势,协同推动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制造业承接与生产性服务业承接、资本下乡与知识下乡,推动形成县域高端要素新优势。充分撬动放大广东农村集体资产庞大这一鲜明优势,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推动形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在县域良性发展、各展所长、协同共生的县域资本优势。    三是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提升市场能力紧密联动。乡村是县域振兴的终端难点,只有乡村产业振兴了,县域振兴才有扎实可靠的基础。乡村产业发展不仅难在乡村禀赋条件各异,工商资本和人才不足,还难在要对农民进行一定程度的再组织化,要求组织化能力和市场化能力相协调,治理效能和市场效能相匹配,特别是要将分散的农民组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去面对市场经济。比如,将国家正式制度和乡村非正式制度有效结合,建立健全确保土地流转顺畅的交易制度、服务体系和执行机制等。提升农民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推动农村合作社建设扩面提质。加强农民集体行动能力,优化企业与农户、市场与农村社会的关系,提升“公司+农户”机制运转的有效性。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理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关系,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能力,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推动集体增收和个人增收更好协同起来。    四是将分类施策和统筹发展紧密联动。县域振兴不可能县域同质化发展,而是要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等因素,实行分类引导差异化发展,推动珠三角及周边县域、产业实力较强的县域、生态功能重要的县域、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域、综合实力较弱的县域等,在不同赛道上争先进位。这就需要创新不同类型地区共同振兴的有效机制。比如,创新生态资源价值化的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让后发地区的生态优势充分转化为强县富民的真金白银。创新跨域利益联结和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不同区域优势互补、共享发展。    五是将强县与富民紧密联动。县域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共同富裕,尤其是确保亿万农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不掉队、赶上来,同步迈向全面现代化。因此,县域振兴要着力在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上下功夫,要让人民群众在县域经济壮大中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充分参与进来。要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更好达到富民效果。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