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东莞调研行第二集:创新强身 智造健骨

25.03.2016  16:12

中央电视台《 新闻 联播》播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东莞调研行”第二集

昨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东莞调研行”第二集——《东莞:创新强身  智造健骨》。报道称,制造业是东莞的根,如何把传统制造业引向价值链高端,让“世界工厂”的“体魄”更加 健康 ,东莞正在破题,做法是创新强身、智造健骨。

横沥协同创新中心孵化高端模具

2015年,横沥全镇模具产值历史性地突破百亿大关。央视记者在横沥中泰模具做了现场报道,该企业生产的特斯拉车身零部件的冲压模具,价值人民币1700万,不仅如此,还为沃尔沃、陆虎、宝马等十几个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生产模具,这样的产品占到这家企业销量的90%以上。

这些高端模具都是在横沥协同创新中心里孵化出来的。2012年,横沥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7家单位成立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随后建成了模具检测技术中心、模具产业3D打印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几年时间,不仅高端模具层出不穷,而且让行业产值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

横沥镇委书记陈锡稳介绍,让这些科学家和我们的企业家坐在一个板凳上,打通了产学研的一个通道,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直接引进高等院校创新成果进行转化

报道指出,横沥的成功突围正是东莞用创新强身、用智造健骨的例证。但说到创新,东莞本身条件却十分有限。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利用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会,以及土地、劳动力等红利,奠定了制造业的基础,但随着比较成本优势的丧失,需要用创新作为内生动力的时候,“高校少,研发机构少,人才少”的短板显露无遗。

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科说,东莞高等院校不多,要直接引进高等院校到东莞,又没有那么多的地,所以直接把高等院校的成果引到东莞转化。2013年,东莞在松山湖高科技园布局了大学创新城,引进了20个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出台被称为“东莞史上最强人才政策”,用环境、待遇、理念和前景广纳天下英才。

英国设计师马修介绍,作为设计师,能把世界上那些非常领先的一些功能性的东西,能融入设计变成产品,在东莞把这些产品推向世界,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大型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此外,东莞每年掏出20亿元的“科技东莞”资金和10亿元的“人才东莞”资金保障创新的良性推进。如今的东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985家,数量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大型骨干企业的研发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科技对 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

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做机器人控制器的拓斯达新产品打破欧美的垄断,做编码器的盈动高科让国外同类产品价格降低一半。而东莞年初在美国建立的办事处已经开始工作,要把世界优质的创新资源带回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