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l联盟能否在平板领域再续前缘?

04.08.2014  14:08
在PC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些内置了intel处理的个人电脑,基本上都会配备Windows操作系统,外界喻之为“Wintel联盟”。总的来说,平板走向办公化、企业定制化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有利于本土平板厂商走出恶性竞争的困境,也是Wintel联盟重修旧好的良好时机。

  在PC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些内置了intel处理的个人电脑,基本上都会配备Windows操作系统,外界喻之为“Wintel联盟”。

  随着产业的变革,二者之间的关闭变得有些微妙。以微软为例,他们开始支持ARM架构的处理器,推出Surface RT平板;而intel这边也开始借助Android推出X86架构的平板。他们之间的联盟关系在移动时代发生了一些转变,步入“联合+竞争”的状况。

  在他们这种貌合神离的状况下,部分媒体甚至认为Wintel联盟已经开始瓦解。

  在今年的英特尔产业创新峰会里,笔者前后跟好几家深圳平板产业的厂商进行交流,发现了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他们推出基于BayTrail芯片的平板的时候,做了两手准备。如果产品预装的是Android系统,可以通过他们官方提供的软件刷Win 8系统,反之亦然。

  这里先抛出一个问题,在移动设备时代,双双失去领先机会的intel和微软,是否还有机会重结良缘?

移动办公能否带来转机?

  从大环境看,已经有好几家报告指出今年的平板增长有所放缓,就算是行业标杆iPad在过去的两个季度里面也出现了销量下滑的现象。再追问原因的时候,深圳平板厂商给出了相对一致的答案:在过去的几年里,平板主要走的是“手机大屏化”路线,应用场景主要停留在娱乐的层面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娱乐为王的设备需求会逐渐走向平缓,瓶颈会越来越明显。

  不管是设计方案商微步电子、亿道数码,还是专注于打造品牌的酷比魔方和驰为数码,他们在回答媒体问题的时候,都抛出一个相似的观念,也就是随着移动办公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PC平板化”能在相对垂直的领域找到新的蓝海,所以他们要提前布局,免得落后于对手数个月,因此错失原本属于自己的客户。

  如果移动办公不是伪命题的话,笔者认为还是Windows要靠谱一些,毕竟微软在这边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和积累,其桌面市场份额曾经超过90%。虽然在他们在移动领域明显要落后于苹果和Google,但是说到办公体验的话,他们的生态根基还是很扎实的。从身边朋友的反馈来看,他们办公的时候更愿意回归PC或者笔记本,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熟悉的那套办公产品,很多在Android或者iOS体系下并不兼容。而基于X86架构的Windows平板能够很好地把PC的内容生态衔接过来,尤其是不需要极高运算的办公应用。

  与此同时,看到intel在深圳产业所采取的策略后,微软这边也有所跟进。早几个月的时候,蓝魔的高层表示微软曾经在一年前找过很多深圳本土厂商,希望他们能够在平板产品上采用Windows系统,并出让一定的价格。不过当时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搭理。而现在,微软针对9寸以下的平板采取免费授权的策略,很好的迎合深圳本土平板厂商控制成本的要求。

   白牌”出身的平板厂商有做精品的意识

  就算办公相关的软件在Windows原有的生态下能够跟上,“白牌”出身的平板厂商能否也把质量跟上?

  据亿道数码副总经理马保军的讲述,其实山寨平板在11年以前,整个产业还是比较注重质量的。当时的利润高,厂商都愿意用一些质量好的元器件,而且出货前甚至经过反复的测试。随着这个产业的玩家越来越多,产业开始步入价格恶战阶段,每块PCBA的利润跌入了个位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尽可能的节省成本,部分厂商开始做起偷工减料的事情,甚至直接出货了。

  随后的现象,熟悉这个行业的朋友也应该清楚,倒闭的倒闭,跑路的跑路,剩下的市场参与者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intel是在2013年下半年正式进入平板领域的,落脚点正是处于调整期的深圳平板产业。不管是对intel还是深圳平板厂商来说,这个时间点确实有些尴尬,不过也是很好的结伴良机。从产业朋友的反馈得知,他们最初看上的是intel的高性价比芯片,毕竟他们的技术大家有目共睹。

  三家具备ODM能力的厂家告知,相比ARM架构,基于intel芯片的平板的设计和生产要繁琐一些,它们的工艺要求更高、而且其他元器件的可选性也非常有限,使得他们在开始的时候有点不适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调整过来。虽然intel平时非常配合他们,甚至派上上门解决问题,但是一旦涉及到主板设计的修改,他们必须经过intel这边的审核。

  正因为这样的“苛刻”条件,那些基于X86架构的平板产品的返修率要低很多,稳定性也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这也是深圳合作伙伴愿意继续陪intel玩的原因之一。毕竟经过这几年的洗礼,“信息不对称”效应在消费者群体里面已经越来越弱,在iPad的示范下,低端平板用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超出了厂家的预料。他们必须意识到自己也要调整,走精品和质量路线,这是探索垂直需求的大前提。

  其实放低身段的intel也在努力跟本土厂商学习,希望能够做得更接地气一些。在合作伙伴的建议下,他们建立了提交BUG的系统,至少能够在一小时内得到回复。虽然比不上ARM系的,但是本土厂商已经能够接受。其实他们最早的平板主板设计是在美国那边完成的,元器件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著名的供应商,比如博通。如果按照他们的BOM物料清单来生产,其周期不是一般的长,难度太大。经过半年多的磨合,现在他们的物料清单里面已经开始把部分华南供应商纳入到里面,降低合作伙伴的生产门槛。

   哪些隐患会阻碍“重修旧好”?

  不管是intel还是本土制造商,他们都非常看好“2合1”的理念,尤其是针对有待挖掘企业领域。不管微软是抱着怎么样的心态加入,从整体上来说都是有利的。

  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隐患,比如说这两家巨头的未来策略调整。以intel为例,现在他们是非常优惠的价格把芯片卖给厂商,并倾斜很多的市场和渠道资源。不过他们最终还是需要从市场获得利润的,现阶段的状态能够维持多久,未来采取什么的措施,不得而知。对于微软来说,他们也是商业公司,长期免费授权有违他们以往的作风,将来他们到底是扩大免费的范围,还是根据调整价格,我们也不确定。

  虽然笔者偶尔能看到身边的朋友用Surface平板办公,但是这种方式要被更多的企业用户所接受,到底需要多长的时间?而本土的平板厂商是否拥有相应的决心和耐心去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总的来说,平板走向办公化、企业定制化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有利于本土平板厂商走出恶性竞争的困境,也是Wintel联盟重修旧好的良好时机。笔者并不怀疑这三方力催生高性价比平板的能力,只是希望他们都能坚持一段更长的时间,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

来源: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