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专家聚首广州科普大讲坛 畅谈低碳绿色生活
中新网广东新闻4月29日电 (记者 王坚)绿色氢能技术在“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怎样的重要作用?人类身边的生物面临着怎样的危机?人类该如何科学保护生物多样性?……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叶思宇,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任海29日登上广州科普大讲坛,为大家分享能源科学知识和生物保护故事。
“传统能源的使用会使碳排放急剧增加,但这种增加到了最高值就会相应地下降,这个最高值就是我们说的碳达峰。”叶思宇指出,人类利用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便是碳中和;但“零碳”并不是指没有碳排放,而是指碳排放和吸收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
叶思宇强调,发展和减排并不矛盾,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关键是要探索一种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维持发展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叶思宇认为,双碳背景下,氢能与燃料电池作为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之一,在减排及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氢是最轻的元素,它来源广泛,用途多样。”叶思宇介绍,从物理和化学性质来看,氢是非常安全的;而氢能在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清洁化转型、促进工业领域的脱碳减排、助益建筑领域节能碳排、助力电力行业的绿色转型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记者从讲坛现场获悉,氢能应用方面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燃料电池,它利用氢和空气中的氧气进行电化学反应,进而产生电能。
“燃料电池发电没有通过燃烧,而是通过电化学反应的过程,所以它跟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效率会非常高。”叶思宇表示,燃料电池应用非常广泛,而且燃料电池使用的优势是它的反应产物只有水,是一个非常清洁的能源。
与叶思宇一样,任海也十分关注环境保护,他在讲坛现场科普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在2020年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地球从1976年以来,大约有68%的野生动物种群消失。”任海指出,生物多样性对支撑地球尤为重要,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其意义体现在众多方面。生物多样性具有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撑等服务价值。
任海在讲坛现场进行科普 作者 广州科普大讲坛 供图任海举例,“供给”是指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来源;像植物园里的温度比外面低、保护区里的空气特别清新,这些都是得益于植物多样性所提供的调节作用。
任海介绍,进行植物多样性保护,主要方式有两种,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就是通过就地划一个保护区,尽量减少人类对它的干扰,让这些植物能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而迁地保护,则是把那些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或者不适应生存环境的植物,迁移到植物园或者种子库里面保存起来。
“近年来,我国建立起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这个保护地体系把我国大约19%的国土面积划成了保护区,超过联合国要求的17%。”任海表示,这些自然保护地,保护了我国大约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类型,还有65%的高等植物群落类型;通过就地保护,我国大部分的野生动植物得到了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得到了保护。
任海分析,就地保护大概能把中国80%以上的植物保存在这些保护区或者保护地里,迁地保护则有65%,二者是有机互补,缺一不可的关系。
据悉,该讲坛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日报社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