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伶俐进去,呆若木鸡出来?

22.07.2014  13:57
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启动,专家与中小学老师探讨教育热点话题,点出弊端 摘要:转型期学校面临哪些挑战,又将如何转型?教师如何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并把幸福传递给学生?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做好哪些方面?……近日,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正式启动,朱永新教授、李希贵校长、宋乃庆校长等教育专家在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名家大讲堂”上与省内诸多中小学老师一起探讨了上述热点话题

        转型期学校面临哪些挑战,又将如何转型?教师如何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并把幸福传递给学生?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做好哪些方面?……近日,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正式启动,朱永新教授、李希贵校长、宋乃庆校长等教育专家在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名家大讲堂”上与省内诸多中小学老师一起探讨了上述热点话题。

        家长不是客户,学生不是产品

        李希贵(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第十一中学校长)

        “聪明伶俐进去,呆若木鸡出来”,李希贵校长的话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我们越来越敬业,越来越辉煌却越来越不受人尊重,因为我们更多地关注目标而不是关注目的;学生学得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但与社会需求越来越远,因为我们的育人模式并不鼓励学生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成为自我;我们备课越来越精,教材越来越熟,可师生却越来越失去激情,因为没有自我的学生就不会有独立思想。

        “在我们过去的经历里,一直把学生当成我们的产品,把家长当成是我们的客户,于是我们就把学生当成一个没有需求的、没有生命的东西来雕琢他,塑造他,教育他,我们更多地着眼于升大学、找工作这样的目标,但是每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不一样的需要,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到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李希贵校长说,在理清了过去学校存在的不足以后,他们学校在2009年确立了以课程为产品的定位,在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情况下开发课程产品。

        比如初中数学的定位是让每个学生有一段愉快的数学学习经历,以小班课的形式安排最有爱心、最有经验的老师一对一辅导;根据学生未来的定位,学校把高中数学分成了人文、工程、经济、数理、微积分先修课程五个级别;戏剧课上每个学生都要在戏剧里担当一个角色,或主角,或配角,或剧务;明确开办马术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冒险精神,就算学生有时弄损擦伤也得坚持最初的目的……而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聪明伶俐地进来,聪明伶俐地出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