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农民积极为水稻上保险
沿着环村大道驱车而入,村道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忙碌的农民正为水田换上“新绿装”。“今年早稻收割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农户正忙于晚稻的种植,接下来我们也将开展新一轮的水稻保险推进和跟踪工作。”7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高要大湾镇中部的朗第村,该镇三农办副主任冼伟标对记者说。
我市是广东省主要粮食产区,全市8个县(市、区)有6个是全省产粮大县,全年水稻种植面积达250万亩。2011-2013年我市政策性水稻全年承保面积分别为55万亩、128.7万亩和145.18万亩,承保覆盖率分别为22%、51.5%和58%。而今年全市早造水稻保险投保面积达118.27万亩,占单造水稻种植面积的94.61%。
而作为我市粮食高产地区之一的高要市,今年全市更是完成了早稻保险全覆盖的目标。“今年我们的宣传做得比较到位,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了当中的好处,因此投保的积极性都十分高涨。”高要农业局政策法规股股长吴步辉对记者说,现在农民种田更自信了,购买水稻保险让农户“看天吃饭”的日子过得更有“底气”了。
据了解,水稻种植保险保费为每造每亩20元,各级政府承担保费当中的80%,即16元,种植户自负20%,即4元。在保险期内,农户的保险水稻若损失率达到20%以上时,保险机构将承担全部保险责任并负责赔偿。然而,如此贴心的农业政策,却在早几年推出时“遇冷”。
“一个是大多农民仍存着‘侥幸’的心理,对过去‘平安无事’的经验过分自信;还有就是部分农民对保险公司还存在着一定偏见,担心保不准,会吃亏。”吴步辉对记者说,近年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水稻保险中的理赔项目也越趋合理。“过去只有遇上风灾、冰霜等大型灾害才有得赔,而现在水稻保险里增设了病虫害这项内容,让理赔内容更加细致。”另外,除了保险内容更合理,农民缴费的方式也越来越方便。“农户在农商行均设有账户,与农户签订代扣协议后,每年每造的保费将直接在银行账户扣除,这种银行代缴方式节省了过去到户收费的人力成本。”冼伟标说。
在田里交了几十年“学费”的陆树友,深知“有险在手”的美好。“在98年洪水高发的时候,我家农田全部浸坏了,由于当时没有水稻保险,自己连种子钱、肥料钱都亏了。”后来高要地区有了水稻保险后,陆树友便果断地成为村里最早购买的一批人。如今,陆树友在朗第村拥有了52亩水稻田,每亩田他都买下了水稻保险,而先见之明也确让陆树友尝到了甜头。在今年六月上旬,大湾镇朗第村一带就出现了暴雨的情况,凶猛的雨水把陆树友过半的稻田给浸没了,而他购买的早稻保险恰可大派用场。“打电话给保险公司后,农业局、农办和保险公司三方面的人第二天就赶到了我的农田,他们当场核实情况并与我协商受损面积,最后协商得出的结果我十分满意。”
正是看到了像陆树友这些尝鲜农户逐渐尝到了甜头,不少刚开始还持观望态度的农民现在也开始“转守为攻”,主动购买起水稻保险。“购买水稻保险能有效提高农户水稻生产的防灾复产能力。”市农业局农村改革与政策法规科科长苏连运表示,目前水稻保险工作开展情况良好,但负责理赔工作的队伍还比较小,开展理赔时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全面性。对于水稻保险推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市农业有关部门接下来将扩大和加强基层保险服务队伍的建设,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发生受灾报案时,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查勘,以便准确定损和及时赔付,让农户在水稻保险工作上真正建立信心。“我们还将加强三农保险服务站的硬件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农户保费‘银行代缴’方式的推广,继续宣传,让农户逐步把过去‘要我保’转变为‘我要保’的投保意识。”(记者 谢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