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肇庆市副市长李天——气象现代化既是现实需要也是民生工程

12.05.2015  13:02

 在岭南气息浓郁的广东省肇庆市,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气象业务竞赛连创佳绩、气象现代化水平加速提高,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位居全省前列,尤其2012年至2014年,该市气象局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气象部门目标管理综合考评特别优秀单位,排名分别居全省各地市第二、第一和第一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你的冷暖,在我心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服务理念。

 

访谈现场 

   嘉宾:广东省肇庆市副市长 李天  

  记者:王晨 董永春 通讯员:高俊杰  

  摄影:肇庆市气象局 高俊杰  

   记者: 肇庆市气象工作做得如何、现代化进程怎样,从您的认识上来说,有一个变化过程吗?

   李天: 实话实说,气象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给政府和一些部门干部职工的印象是“不知道或不清楚这个部门干了什么工作”。但这并不代表气象部门和领导班子不努力在工作,主要原因是,以前的预报,可能多少受技术手段的限制,在预报准确率上有欠缺,老百姓对此也许会有些说法。开玩笑地说,以前有句话叫“天气预报报不报由你,准不准就看天”,近年来,气象局拓展性地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积极争取广东省气象局支持,从设备投入、人员培训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为基层的服务也拓展到村这一级,对容易出现地质洪涝灾害的地方,都配置了气象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气象工作者是在“干实事”;再比如,在城区预报服务方面,更是做到提前三小时预警,而且传播手段更加丰富和迅速。这些都是气象现代化的表现。

  回想很多年前,有时进入雨季出现强降水,因为气象预报服务跟不上,加之肇庆因属于盆地地形,相关市政部门没有得到有效、快速的指导意见,在处理城市内涝方面会出现比较被动的情况。但近几年预报服务质量提高,通过多渠道预警手段的发布,尽管现在强对流天气依然频发,但城市内涝现象基本没有再出现。这种前后的比较和变化,也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气象预报质量提高、气象服务越来越周到所带来的好处,从而赢得了群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所以说,气象服务是民生工程,它惠及千家万户。

   记者: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气象工作要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气象灾害会影响某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肇庆这方面的情况是怎样的?

   李天: 肇庆受灾害性天气影响频繁,台风、暴雨、强对流、干旱、雷电、寒潮、低温冷害、雾霾、龙卷风等主要气象灾害及其产生的西江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森林火险等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基本每年都有暴雨洪涝、强对流、干旱、雷电、冷害发生,年均遭受2~3个台风影响,是全省局地性强降水和强对流灾害的多发区。特别是西江集水面积大,干流长2214千米,汛期易形成流域性的大洪水和特大洪水,对西江沿岸各县(市)区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极大。

  据近二十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我市同期GDP总值的2%~4%,且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不稳定性的加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呈现愈来愈严重的趋势。气象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之一。

 

肇庆雷达站 

   记者: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肇庆气象现代化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否谈谈肇庆市在这方面及全面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和进展情况。

   李天: 肇庆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气象工作,把其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特别是近年来, 紧紧抓住广东省列入全国首批气象现代化试点省、气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气象法治建设试点省的契机,认真贯彻省部合作《备忘录》、《会议纪要》、全省气象工作会议和广东省全面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实施气象优先发展战略,通过“把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与省气象局建立局市合作共建肇庆气象现代化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气象现代化支持倾斜力度” 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工作,气象现代化效益不断彰显,成功树立“民生气象”服务品牌,为我市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主要体现在:一是气象部门对我市近年来历次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更加准确到位,灾害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更加健全,在政府指挥防灾减灾救灾过程中屡次担任关键角色。二是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在2013、2014年全省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测评中,我市分别居全省第4名和第3名(仅次于深圳和广州)。三是气象业务质量连创佳绩。我市荣获2012年全省气象测报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2014年全省公共气象服务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和全省测报技能竞赛团体第二名。四是气象现代化水平加速提高。2013年我市气象现代化综合评分提升至76.4分,达到基本现代化水平;2014年我市气象现代化综合评分再提升至84.7分,稳居全省第7位。五是全省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保持前列。

   记者: 主要的做法有哪些呢?

   李天: 一是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围绕办好“以人为本、人民放心满意”的气象事业目标,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肇庆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加快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工作机制,在全市上下真正形成了解气象、关注气象、应用气象、支持气象现代化的良好氛围。市领导将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持协调和支持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仅2013年,时任市长郭锋就3次到市气象局现场办公,检查指导气象现代化工作。同年,我受郭锋市长委托,代表市政府率领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省气象局,和省气象局领导就深化局市合作,加快推进肇庆气象现代化建设达成共识,形成《会议纪要》,建立局市合作共建肇庆气象现代化的有效机制。全市市县两级政府都成立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气象现代化真正纳入政府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市经济社会整体工作。市政府还制定实施《肇庆市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考核评价办法》,将气象现代化纳入各县(市)政府目标考核,落实工作责任制,推进气象现代化重点任务落实。在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方面,2014年9月3日,肇庆市委在全省率先召开常委会议,专题传达省全面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部署会精神,研究肇庆贯彻意见。市委书记徐萍华要求切实把气象改革工作抓实抓好;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突出问题,通过改革实现“一个中心,五个目标”,更好地造福肇庆人民。2014年11月28日,市政府印发《肇庆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全面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细则》,为我市全面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健全投入机制,提升公共财政保障水平。气象事业是惠及民生的公益事业,加强对气象事业和气象现代化的投入,地方党委、政府责无旁贷。近年来,我市级积极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在“吃饭财政”的情况下,对气象工作给予财政倾斜。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要求各级财政加大政策倾斜和投入扶持,努力实现对气象重大建设项目支持率达到100%,对气象业务运行保障率达到75%,落实人员经费和地方津补贴,健全了稳定增长的气象现代化财政投入机制。市、县两级政府将气象现代化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且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有力保障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据统计,2012年和2013年,我市地方财政对气象事业经费投入分别比上年增长81.8%和73%。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气象重点工程建设。近年来,围绕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宜、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和科技支撑保障系统”,我市各级财政全面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平安珠三角”、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等气象保障工程和重点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地方财政计划安排“珠江三角洲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项目建设配套资金2500万元,仅2014年就安排预算1100万元。各级政府在用地偏紧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气象用地,支持建成肇庆市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基地,以及所辖6个县(市)的全部气象观测场和气象监测预警中心的新建搬迁。目前上述项目绝大部分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余项目也将在今年陆续建成启用,为全市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强化应急联动,建成市、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大力争取省气象局的资金支持,累计投入3000万元建成市县一体化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目前已完成所有平台硬件设备安装,已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国家、省、市、县四级对接,下沉至镇村气象服务站接收终端,实现“纵向到底”。综合接入三防、环保、卫生、国土等部门,加强共享联动,完善“五区六岗”,借助电视频道、短信、12121电话、微博、微信、大喇叭、显示屏等多样化发布手段靶向分发气象信息,实现“横向到边”,实现气象灾害监测在线、预报预警平战结合、应急指挥精细化、数字化。

  五是建设“平安山区”,完善为农服务“两个体系”。针对我市山区面积广,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受气候因素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明显的实际情况,近年来,结合“平安山区”气象保障工程建设,我市各级财政切实加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全市各级政府落实配套资金近1000万元,推进镇村气象服务站建设,在省内率先实现气象信息服务站全面进镇入村,实现全市106个镇(街道)、1573个行政村“镇镇有显示屏、村村有大喇叭”,进一步破解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信息传播瓶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提供有力保障。高要市还将农村应急信息广播系统建设纳入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在该市2200多个自然村建设“小喇叭”系统。

  我们深切体会到,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加大对气象现代化的投入,物有所值,物超所值!

 

西江流域(肇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记者: 刚刚谈了气象工作的很多变化、发展、规划,其实这些跟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李天: 肇庆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对气象工作给予了重大支持和高度评价,市气象局也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气象部门综合评比特别优秀单位,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综合考评第一名就是最好的证明。

   记者: 眼下还有哪些准备做、要做好的实事?

   李天: 本着关心民心,服务老百姓的原则,市委、市政府将从人员编制、财政投入、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加大对气象工作投入,确保气象事业能够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为肇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老百姓服务。

  也有几件具体要做的事情。一是继续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把健全预警发布体系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以最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把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可能的影响降到最低。着力推进应急信息大数据、云计算建设,把所有涉及到公共安全的部门整合起来,资源共享,加强部门间统筹和协调,推动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信息化、现代化。

  二是全面落实“平安珠三角”、“平安山区”气象工程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确保按时完成气象重点保障工程建设任务。

  三是全力做好气象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建成过得硬、经得起检验的气象现代化。

  四是着眼解决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气象服务不够精细、气象预测预报不够精准、气象行政管理履职不够全面、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全面完成“一个中心、五个目标”的改革任务以及《肇庆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全面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细则》的各项改革任务。